湖北历史名人
湖北历史名人 导读:

  从湖北人物历史来看可以说是荆楚大地,山水灵秀,人才辈出,在湖北当地从古至今都是人物辈出的地方,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在夏朝时,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而东汉时期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地名由来自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现在也简称鄂。湖北的名人从古至今名人大家有很多,例如我们熟悉的陆羽、屈原、王昭君,以及李时珍、陈良、伍子胥、孟浩然、米芾、陈友谅、皮日休等都和湖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27万人,在近代史上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农业上也是名人辈出。

...
热点动态
屈原第70代子孙,来自成都的85岁老人
10年来,邀约诗友过端午14年前,前往湖南寻宗亲昨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诗歌爱好者们在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举办了一场诗歌比赛,声称由屈原后人主持。[转自铁血社区http://www.tiexue.net/]这位被称为屈原后代的老先生名叫屈楚平,今年85岁,自称为屈原的第70代子孙。屈楚平表示,其祖辈屈年永、屈年稳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南衡阳迁居成都华阳,他家中有两本族谱为证。为了纪念屈原,他已连续10年邀请成都的诗友们去家中吟诗过端午节,今年更是节日前一天举办了隆重祭祖仪式。两本族谱的故事族谱命运:两原本送至双流县档案馆屈楚平告诉记者,他家共收藏了《衡阳屈氏宗谱》和《华阳屈氏续修族谱》两本族谱。“这两本都是复印本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把原本送到双流县档案馆了。”屈楚平说,当年的馆长还亲自回赠了他两个收藏证。据屈楚平介绍,《衡阳屈氏宗谱》是祖辈从湖南带过来的,“从轩辕黄帝开始,就有记载了
5319次浏览 查看阅读>>
端午节涨姿势——屈原到底姓啥?族谱网揭密
在吃粽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屈原到底姓啥?听到这个问题,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然后脱口而出:屈原当然姓“屈”,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词赋)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且慢!以上都对,但是屈原不姓屈,他姓“芈”。听到这个答案,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没错,是姓芈,《芈月传》的芈,他们是本家。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但这就扯远了,我们来看看屈原(芈原)的个人信息: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芈,氏屈,名平,字原。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看到这个介绍,正在吃粽子的你,一定是这个表情:芈姓,屈氏,这是甚个玩意?!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懂中国
1332次浏览 查看阅读>>
补课啦!最早人们纪念屈原投入汨罗江的是甜粽还是咸粽?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每年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感谢屈原,感谢他又为我们赢得了3天假期,以及一种叫粽子的美食。可是,端午节远不只是放假、吃粽子这么简单。中国的端午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样,有很多是我们后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屈原到底姓什么呢?”“端午最早吃什么粽?”“端午只纪念屈原吗?”……在欢度端午佳节的同时,关于屈原、关于端午节,我们还得好好补补课。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2225次浏览 查看阅读>>
屈原其实不姓“屈”?他和娘娘一个姓!
假设今天你穿越回战国末期,你怎么称呼他?屈诗人?屈先生?(图片素材来自网络)按照今天人们的习惯,屈原的身份证上会这样写:(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为什么姓“芈”不姓“屈”?先秦时代,凡是被分封了土地的贵族,通常以封地的地名为“氏”,人们用“氏”来称呼贵族男子。屈原是楚国贵族,他的祖先是楚武王之子,被封在“屈邑”这个地方,所以后代以“屈”为氏。继续追本溯源,楚国的贵族是由周成王(《封神演义》里姬发的儿子)分封到楚国的,第一代被分封在这里的人叫熊绎,他是以“熊”为氏,以“芈(Mǐ)”为姓的。因此,楚国国君是芈姓的熊氏,而屈原是芈姓的屈氏。为什么叫“平”不叫“原”?“平”是屈原的名,“原”是屈原的字。古代男子成人,像今人这样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名字只供长辈称呼和自己谦称自己。因此另取一个别名,称之为“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所以,如果你穿越后遇到屈原,千万别直接喊“芈平
1608次浏览 查看阅读>>
端午节“起源”:不是为悼念屈原?
端午野艾蒿端午菖蒲端午风俗画:许仙白娘子缘起“四时合序”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大自然所化生。《易传·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节”是天地时气的交合之处,是“天”“地”日月的节奏,那么,也应当是“人”的节奏,是连通自然节律与人生节律的“节点”。大自然有阴阳,人也要讲究阴阳的消长平衡。按“天人相应”的精神,人体也应适应大自然的节律。中国传统节日便在这“天人协调”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而成。邻近夏至,白昼在一年中达到最长。这日阳气最旺,阳极会伤身,需要避毒。《礼记·月令》说:“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仲夏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人们需要一个全民的迎夏“卫生防疫节”——端午节。在古代物质条件下,端午节人们会洒扫庭院、铲除虫菌孳生地,用雄黄水、雄黄酒消毒,佩戴防疫健体的各种香
1100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屈原的一生及遭遇:屈原投江的故事简述
屈原的一生及遭遇:屈原投江的故事简述
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听到了故国灭亡的消息,选择以身殉国,后人为他的高尚情怀所倾倒,把屈原投江的这天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他。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我们歌颂。他有怎么样的一生和遭遇,促使屈原最后选择投江殉国?屈原生平简介公元前340年,屈原在楚国丹阳出生。屈原少年多智,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18岁之前,屈原先后在乐平里、昭府两地生活读书学习。屈原在昭府求学期间与他后来的妻子昭碧霞相恋,两人于公元前322年在乐平里定亲成婚。公元前321年,秦国进攻楚国,屈原积的组织领导乡壮抵抗秦军的侵略,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此后三年,屈原因功出仕,前往楚国都城为官。公元前317年到公元前315年期间,屈原主张楚国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因为触犯了传统贵族的利益,因而与他们交恶。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为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任,开始远离权力中枢。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宣扬变法的思
俞伯牙的生平是怎样的他与钟子期是什么关系
俞伯牙的生平是怎样的他与钟子期是什么关系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中写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伯牙子期画像由此可见,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话说,俞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师是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和俞伯牙相比,史书对钟子期的简介少之又少。只知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是楚国人。以今天的地名来说,钟子期是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与钟子期能遇见,得益于俞伯牙出使楚国一事。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中秋节那天,俞伯牙坐船来到了汉江口。由于风浪很大,俞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等待
屈原是同性恋吗:春申君黄歇与屈原是什么关系
屈原是同性恋吗:春申君黄歇与屈原是什么关系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图片来源于网络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百家聚焦
古冶区举行唐山屈原纪念馆落成暨开馆仪式
5月9日,古冶区举行了唐山屈原纪念馆落成暨开馆仪式,这标志着长江以北首座屈原纪念馆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开馆仪式由古冶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卫君主持。出席开馆仪式的区领导有:古冶区委书记崔武成,古冶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雪梅,古冶区委副书记董广俊,古冶区人大主任谭俊民,古冶区政协主席王俊和、古冶区政府党组成员葛昌琨。唐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贺子欣应邀出席开馆仪式。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铭,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品牌部主任屈万菊,国家体育总局北京未来之星体育运动项目培训中心主任曹忠发,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导演杨米乐等同志也应邀出席开馆仪式。唐山屈原纪念馆坐落于古冶区北寺公园内,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由唐山屈原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屈学民筹资3000余万元兴建,是古冶区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纪念馆内主要由一主两配三个展馆、碑廊两列、花圃一园等景观构成,建筑设计
2275次浏览 查看阅读>>
垃圾堆里捡到的旧家谱,竟成为《俞源俞氏宗谱》重修蓝本
知俞先生:俞松发先生是武义俞源村的宗长,《俞源俞氏宗谱》修撰者。1975年,他无意之中从废弃的建筑垃圾堆里捡到一摞旧家谱。后来,这“一摞”旧家谱引起了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日本新泻大学、静江大学学者的高度重视。各级图书馆、档案馆纷纷收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2005年俞源村重修《俞源俞氏宗谱》,就是以此为蓝本。这一摞旧家谱发现的重要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俞松发不世之功,将永远被俞源人民铭记。这篇遗作是松发在2008年写就的。我是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人,今年80岁。我在30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遇,在本村捡回一摞旧宗谱今天向大家讲讲捡回宗谱的故事。1975年秋一天早晨,我去自留地干活,经过村南桥头,见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放着,里面露出几本古书,那垃圾是桥头那户人家拆建房子扒出来的。我好奇的便去检出一本一看原来是《俞源俞氏宗谱》,于是我便有心动,想看看宗谱究竟是什么书。便向主人说:宗谱
1647次浏览 查看阅读>>
八旬老人自称屈原子孙媒体评以此为荣不必究真假
10年来,邀约诗友过端午14年前,前往湖南寻宗亲。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之际,诗歌爱好者们在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举办了一场诗歌比赛,声称由屈原后人主持。这位被称为屈原后代的老先生名叫屈楚平,今年85岁,自称为屈原的第70代子孙。屈楚平表示,其祖辈屈年永、屈年稳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南衡阳迁居成都华阳,他家中有两本族谱为证。为了纪念屈原,他已连续10年邀请成都的诗友们去家中吟诗过端午节,今年更是节日前一天举办了隆重祭祖仪式。两本族谱的故事族谱命运:两原本送至双流县档案馆屈楚平告诉记者,他家共收藏了《衡阳屈氏宗谱》和《华阳屈氏续修族谱》两本族谱。“这两本都是复印本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把原本送到双流县档案馆了。”屈楚平说,当年的馆长还亲自回赠了他两个收藏证。据屈楚平介绍,《衡阳屈氏宗谱》是祖辈从湖南带过来的,“从轩辕黄帝开始,就有记载了。”而《华阳屈氏续修族谱》这本族谱,是祖辈迁徙至四川后续修
830次浏览 查看阅读>>
陈集俞氏族人孝道感人,康熙皇帝御赐“纯孝坊”表彰
扬州西山俞氏后人仿制明太祖赐“誓书铁券”(资料图片)“俞”,宋版《百家姓》中排第57位。据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俞姓人口约为132万,占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的0.12%左右,在姓氏人口中排第119位。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俞姓人口约50.5%分布在浙江、江苏,30.6%分布在安徽、上海、江西、福建4省市。仪征陈集西街曾有一座纯孝坊,相传是康熙皇帝御赐,以表彰陈集俞氏族人俞一瑄的孝道。纯孝坊前曾有道光年间阮元修建的旧德祠,里面供奉了包括上官仪、李春芳等14位祖籍扬州的贤达之人的牌位。其中陈集俞氏便有3人牌位供奉其中。昨天上午,仪征陈集“恩荣堂”俞氏后人俞昌满向本报讲述了祖先的“孝义之道”。明代迁至扬州是明代开国功臣俞廷玉的后裔俞昌满告诉记者,晚报去年曾报道过西山俞氏一族,而自己所在的“恩荣堂”陈集俞氏也出自于西山俞氏。“我们的家谱在战乱年间遗失了,如今家族中的4位晚辈出资
1722次浏览 查看阅读>>
追寻西湖俞庄,俞明震《觚庵诗存》引关注
2008年3月9日到12日,孔夫子旧书网上拍卖的一种名为《觚庵诗存》的旧书,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这部共录诗四卷、合订为一册的线装旧书,从100元的起拍价开始,一路飙升到2000元以上,最终以2230元的惊人价格成交!为此,缘为书来旧书网上还有书友开帖大发议论和感慨。《觚庵诗存》的作者是俞明震(1860-1918),他是清浙江绍兴人,祖籍山阴斗门。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进士。授刑部主事。甲午战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割台s成,“台湾民主”成立,他出任“台湾民主国”内务大臣,与唐景崧、丘逢甲共同抗击日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俞明震出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亦即校长。俞明震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到了现在的日本北九州的东北大学医学院(原来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这名学生叫周树人,也就是后来在文坛众所周知的鲁迅先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就是
1459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线索
俞姓字辈排行
俞姓字辈排行中国的姓氏,历来有字序排列,目的是分清长幼辈份,即使分割天南地北,相隔几百年,从名字就可以分出你是否是我们家族、可以分出你的辈份。各宗派的字序各不相同,但是本宗派内部一定是一致的。大支宗派可以有字序,以开山祖起首,小支宗派不可以另设字序,否则就是背祖弃肖。一、西昌姜坡蒙古族俞氏字辈:“廷通海俊达镇龙潮承希良臣天腾可开学文德元启世秉忠志立品仁崇化正道永昌大恒怀光显长远明宗映相仕国嘉兆钦恩赐禄以万荣”。二、安徽巢湖蒙古族俞氏字辈:“廷通祖宗信龙仲从再嘉拄国宜昌后文为应绍先发祥惟善泽勤学本家传建业光昭德存诚道义全”。三、浙江宁波俞氏字辈:“士日聪安木伯文洪起道仁瑞玉树增光志承祖烈功应昌芳智开善觉修治甘棠惟孝廉高雅正悠常廷显介福永康宁庄”。四、浙江绍兴俞氏字辈:“宗大文良拱宏英承肇启先绪斯昌大兴人瑞邦家之光”。五、广东黄公林俞氏字辈:“仁慈兴孝义承思大学初雍熙英俊裕培治朝九永业富荣祥瑞
40035次浏览 查看阅读>>
绍兴十族俞氏
'绍兴“十族俞”'-'知俞先生'绍兴“十族俞”绍兴号称名人的故乡,近代史上俞氏的名人十有六、七出自绍兴。绍兴的俞氏源自五峰俞氏,真正形成“十族俞”,是在明朝的事情了。据《谭底俞氏家谱》记载,俞庄的十世孙俞伯潜首先从嵊州迁往上虞崧城。开始了在绍兴一带的繁衍。至宋代十五始祖俞梁(1067-1148),字翼宸,号云庵,随宋高宗南渡由钱塘始迁绍兴城蕺山南麓,筑室定居。俞梁在宋哲宗元符三年中进士,曾任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等职。他活得很长,享年82岁,在当时应该是寿星了。葬于温渎(今绍兴县华舍街道)。俞梁生三子:亨衢、亨宗、亨道。\r\n长子俞亨衢,其六世孙俞如坤,宋景炎间仕殿前都指挥,自蕺山徙东堡(今属皋埠镇)。三子俞亨道官江苏靖江知县,后定居浙西桐庐,其后裔也分散在那里。\r\n次子俞亨宗,宋隆兴元年进士,仕秘书阁修撰,直显谟阁,迁温渎(今属华舍镇)。去世后谥号文达,葬于睦桥西北笠帽尽T缒暧杏嵘惺
18611次浏览 查看阅读>>
绍兴俞氏两支派
近偶得齐贤镇村落文化专辑《羊山拾璞》,其中《陶里俞氏之由来》一文,所云世系源流,似据《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因有鲁鱼在前,遂致亥豕在后,故特作本文以供辨正。\r\n\r\n先从现代著名学者、《红楼梦》研究专家俞平伯说起,众所周知,其为浙江德清人。然他的曾祖俞樾(赐进士出身,曾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上虞崧城俞氏家乘》作序时有言曰:“江南无二俞”。盖因其从虞东俞氏族谱中发现,“德清俞氏”源自“新昌俞氏”(十三世由新昌迁德清),而“新昌俞氏”自六世祖俞稠之后,有四子,即俞、俞、俞玢、俞],分四支派,除俞玢官汴州,为河南派始祖,其余三支都在江南,因有此说。\r\n\r\n俞樾认为,唐代居山东青州俞庄是江南俞氏的鼻祖。《陶里俞氏之由来》所说益都,是为青州府的首县。俞庄五世皆进士。六世俞稠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值黄巢乱,偕仕剡县令的长子俞隐于剡东五峰岭下(今
11224次浏览 查看阅读>>
再谈福清俞氏
福清周边地区是福建省俞氏最集中的区域,他们尊俞跗为始祖,祖源地为河间,所以堂号为“河间堂”,并有楹联:“河出荣光庆贻九族,涧生萍藻祭备四时”。自俞跗以下,历史跨越了三千年,现在可以追溯的高祖是东晋时的工部尚书俞道成,而东晋是从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有一百年的跨度。但我知道东晋最早的俞氏是俞纵,西晋怀帝(307-313)时,河涧郡俞纵就任征西大将军。西晋的第四任皇帝司马业(300年―317年),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公元317年匈奴人南侵,进围长安,司马业出城投降被杀,于是西晋灭亡。俞纵随晋元帝司马睿南迁到建康(今南京),成为东晋的开国元勋。福清俞氏记载,俞道成的后裔是唐朝武则天时代的,敢于直谏武则天,说“不”的大臣俞文俊。从婺源俞氏家谱来看,属河间郡。尊俞跗为始祖;宗源在河北沧州河间市。这是福清俞氏和婺源俞氏的共同处。俞纵第十六代孙的俞植,携家从宣城逃往歙县黄墩村,后迁婺源形成婺源
4936次浏览 查看阅读>>
人文溯源
豆氏起源二,源于芈姓,出自祝融氏后代熊氏王族俞豊氏
豆氏起源二,源于芈姓,出自祝融氏后代熊氏王族俞豊氏
源于芈姓,出自祝融氏后代熊氏王族俞豊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明朝学者罗泌在《路史》中记载:“楚有豆氏。”芈姓熊氏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公族后裔,国祖为鬻熊。鬻熊是被周文王尊为老师的贤人之一,九十岁而知“道”。当时,自周自文王以下,所有的人都向鬻熊请教,后人还把他的言论收集整理成二十二篇的《鬻子》,奉为至理名言。到周成王执政后,他将鬻熊的玄孙熊绛封于丹阳(今湖北秭归),熊绛建立了楚国,熊氏逐为国姓。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俞豊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豊亭,因氏焉。其后裔有取姓氏为俞氏者,后其中有人改为喻氏;也有取姓氏为豊氏者。豊氏的后裔子孙传至汉朝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叫豊如意,其后代子孙遂以其字为姓氏,称豊氏。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二十四年(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荆楚地区的“豊”字即古“豆”字,是借用中原文化的字,但非指华夏族的“礼”字,因此有族人简笔为豆氏。芈姓
全国各地俞氏字辈大全,俞氏字辈排行
全国各地俞氏字辈大全,俞氏字辈排行
西昌姜坡俞氏字辈:“廷通海俊达镇龙潮承希良臣天腾可开学文德元启世秉忠志立品仁崇化正道永昌大恒怀光显长远明宗映相仕国嘉兆钦恩赐禄以万荣”。安徽巢湖俞氏字辈:“廷通祖宗信龙仲从再嘉拄国宜昌后文为应绍先发祥惟善泽勤学本家传建业光昭德存诚道义全”。安徽庐州俞氏字辈:“书香恪守”。浙江宁波俞氏字辈:“士日聪安木伯文洪起道仁瑞玉树增光志承祖烈功应昌芳智开善觉修治甘棠惟孝廉高雅正悠常廷显介福永康宁庄”。浙江绍兴俞氏字辈:“宗大文良拱宏英承肇启先绪斯昌大兴人瑞邦家之光”。广东黄公林俞氏字辈:“仁慈兴孝义承思大学初雍熙英俊裕培治朝九永业富荣祥瑞平安家士龙”。甘肃武威俞氏字辈:“新安珠孟仲鸣永廷得文维生业基存天山兆瑞明景开国泰民安万年春”。湖南新华俞氏字辈:“家政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