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是我国常见姓氏,在宋百家姓中排名第22,如今排名第47位,全国大约有740多万人姓吕。关于吕姓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是源于姜姓、高姓、姬姓和任姓。
吕姓起源一:上古时期,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由于居住在姜水流域,所以称姜姓。到了帝舜时期,姜姓后裔伯夷为掌管礼仪的秩宗,帮助舜治理部落联盟,尽心尽力,得到了禹的赏识,得到了一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便是吕国,后来吕国被灭,国民以故国名为姓,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吕姓起源二:据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外逃亡时,有一位名叫魏犨的人跟随在他身边,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军,封魏犨为大夫,魏犨的儿子魏锜在吕、厨两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为吕锜。吕锜的子孙就以封地为氏,称吕氏。
吕姓起源三:原子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中有叱吕氏、叱丘氏等复姓,北魏孝文帝下令改为汉字单姓,便简化为吕姓。
吕姓起源四: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改姓而来。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政府推行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吕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他来源:源于任姓,春秋时期,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