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历史 导读: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明朝的历史便开始了。明朝历经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有勤政爱民的明成祖朱棣,也有不理朝政专做木匠的明熹宗朱由校;有消失的太子朱允炆,也有整日游山玩水的朱厚照。明朝的历史是一部大长卷,记录了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

在整个明朝历史上,出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介文臣誓死守卫家国的于谦,几经贬黜守卫边疆的大将袁崇焕,还有张居正、李时珍等历史的名人。他们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慢慢揭开明朝历史的真面目。

...
热点动态
今天我们讲讲,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家世
提起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也许谁都知道,可是关于徐达家世,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敢证实谁是谁非。徐达到底何许人?祖籍何处?系出徐孺子之后韬公?谁也不能最后确定,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论断和确实的证据。今查看乐平《南州徐氏宗谱》,据乐平近百个徐氏村宗谱世系表和谱序推断-----徐达系出徐孺子40世孙韬公之后,属韬公十六世裔孙、徐孺子56世孙。乐平镇桥镇前溪村、镇桥镇镇桥徐家、魁堡徐家、众埠镇徐氏、双田镇徐氏、礼林镇和乐平市区的近百个徐氏村庄宗谱都明确记载徐达家世还附有朱元璋题中山武宁王徐达神道碑碑文。据神道碑碑文载----中山武宁王徐达、南昌府丰城县角陂人,凤阳籍,农业。元末朱元璋兴兵灭元,御驾亲迎徐达为征虏大元帅。乐平徐氏-----十有八九是石砚山分支,包括鄱阳、万年、浮梁、景德镇、婺源、德兴等周边县市也有相当一部分徐氏村出自砚山。石砚山一世祖进、二世祖俊,三世中兴之祖宗部公仕宋承事郎,韬公五世孙,和
21257次浏览 查看阅读>>
走访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广西宾阳北街韦氏总祠堂
明朝,山涛公孙俊卿公后裔于宾州(今宾阳县)城外北楼创建韦氏宗祠,砖木结构,两进,立景福公为主位。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被兵毁。清朝同治(1862—1874年)初年,俊卿公后裔将韦氏宗祠移于城外北街东岳庙左“犀牛望月地”(今址)另续建,乾山巽向,砖木结构三进,继名韦氏宗祠,续立景福公为主位,后,像卿、俸卿公苗孙联集景岱、景明、景宗、景文、景武公的苗孙,于祠后增建砖木结构及两旁厢,立山涛公为主位。民国六年(1917年)广西省边防军司令韦荣昌公(龙州县藉)率军至宾阳,适值秋大祭,临祠共庆,并捐白银2000文,在后两进中建一水楼,把前后进贯通,连成五进,前加建南大门,装璜粉饰,将“韦氏宗祠”更名为“韦氏总堂”,立韦山涛公为主位。左为韦山涛公六子,右为韦山涛公十七孙。打那,各县兄弟前来参祭进入鼎盛时期。共和国成立后,1988年始,各市、县兄弟多次捐资进行维修、续建,砌殿坛,写牌位,立始祖元哲,支
9556次浏览 查看阅读>>
【解密】古代的“免死金牌”是什么样式的?为何它在明朝不起作用?
要说“丹书铁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但是若要说“免死金牌”那肯定是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免死金牌是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莫大的奖赏,既不是金的也不是一块牌子,而是一个椭圆形的铁板。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这封“丹书”的内容当中,一般都会记载着赐卷的日期以及赐卷的对象,以及被赐予者的功勋与特权。为了防止假冒伪劣,“铁券”往往还要被分割成左右两半——右边的一半留于皇宫,左边的一半由被赐者保管。需要的时候,左右部分进行对接,如果二者相互吻合,即为正品,反之,则为赝品。丹书铁券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汉初的时候,为了褒奖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功臣,给每个功臣都发了一个这玩意,说明世袭罔替,子孙都可以用,然后还非常严肃地装进金盒子里保存在祖庙里面,代表世世代代不违誓约。既然搞这么隆重,皇帝说话总要算话吧。可是没多久,大功臣韩信就被吕后骗进宫里给干掉了,而且还一连杀了韩信的三族。又过了
4571次浏览 查看阅读>>
明朝最强学霸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无数读书人报着“朝为田舍郎,朝登天子党”的信念,头悬梁锥刺骨,为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而奋斗。考上科举,尤如鲤鱼跃过龙门,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都能得到改变。但科举三年一考,每一科又只有数百人能金榜题名,想要从千万学子中脱颖而出又谈何容易。在龙争虎斗的科举考试中,高手不是没有,有些人甚至能够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完成高难度的夺魁任务,如明朝的黄观,更是完成了连中六元的壮举,成为科举历史上的传奇。金榜题名固然荣耀,但也只是个人的荣耀。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却是一个家族的科举和官场传奇,那就是明朝闽中望族林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壮举。纵观有明一朝,有学神一般的学霸,如上面提到的连中三元的黄观、商辂就是个中翘楚。父子俩都是学霸的也不是没有,如四朝元老杨廷和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可谓是天才中的天才。他的儿子杨慎更是青出于蓝,正德六年状元
4798次浏览 查看阅读>>
大明朝唯一一个神秘失踪的皇后明熹宗张皇后
张皇后是在天启元年,与明熹宗举行的大婚。姓张,名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是河南祥符县清生张国纪的女儿。人长的丰姿绰约,美色天成,又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聪明睿智的好皇后。小夫妻两人在婚后初期很是恩爱,熹宗当年四月便正式册封她为正宫皇后。可是这明熹宗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玩乐,做木匠活,从来不问朝政,后来又宠信魏忠贤和乳母客氏。张皇后对魏忠贤这些人横行霸道、扰乱朝政的恶行很是不满,常常借夫妻二人单独相处的时候相机劝诫,可是熹宗总是听不进去。于是两人之间逐步的有了一些生分。这张皇后很有心计,对国家的大事也有自己的主见,她对客氏的许多做法十分的不满。多次想召客氏到宫中,趁机除掉她。但这客氏似乎对张皇后也已有了疑心,时时处处对张皇后提防戒备。客氏因为是熹宗皇帝的乳母,一手把他带大,常以熹宗的母亲自居,时常在宫内大耍威风,根本不把嫔妃看在眼里,对张皇后也是如此。对于客氏的横暴,张
3531次浏览 查看阅读>>
明朝期间为何会造成大量的移民呢?
为何在元末明初之际造成大量移民呢?明朝大移民主要是从山西和江浙一带往中原地区移民。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元朝末年,政治败坏,经济衰退,民不聊生。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全国反元大起义爆发,在他们当中,除去明太祖朱元璋的南京政权(亦称“西吴”政权),尚有兵力最强大、割据江西与湖广等地的“大汉国”陈友谅;经济实力最强,立都苏州的“大周国”张士诚(又称“东吴”政权)。他们是朱元璋的主要劲敌。群雄割据局面的出现,很快演变成为一场群雄之间与群雄和元皇朝之间复杂、激烈、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从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起兵海上开始,迄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为止,历时整整20年。朱元璋即位以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又与元朝残存势力进行了20多年的南征北战。
240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从荣华富贵的公主到饿死在茅草屋里的老妇,解读明朝亡国公主
从荣华富贵的公主到饿死在茅草屋里的老妇,解读明朝亡国公主
亡国公主命运都是非常凄惨的。我们都知道,崇祯在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的时候,挥刀把自己女儿、长平公主砍得半死不活。我们今天来聊明朝的另一个亡国公主——荣昌公主。荣昌公主朱轩瑛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嫡生长女,也是万历皇帝和王皇后唯一的孩子。也因此,她被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非同一般的宠爱和奢华生活。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荣昌公主年满十五岁,到了出阁的年纪。按祖训,明朝的公主只能嫁给庶人,可是万历皇帝心疼荣昌公主,就扩大了择选驸马的范围。也就是说,除了庶人还有达官贵人。如此精挑细选,多方综合考虑,最终,万历皇帝选了世代为官的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杨继的儿子杨春元。杨家因杨春元被选为驸马,受益颇多。杨春元成为驸马都尉,他的父亲杨继也得到了提拔。对于给杨家带来殊荣的荣昌公主,杨家对其十分恭敬。荣昌公主尽管出身高贵,但因教育得当,她并没有养成飞扬跋扈的性格。嫁入杨家后,也随杨春元尽心尽孝,对杨家人一直以礼相待。
明朝崇祯皇帝上吊时为何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明朝崇祯皇帝上吊时为何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历代亡国之君中,明代的崇祯帝死得最凄凉。361年前的甲申年夏四月,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么,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祯帝用剑杀死了长公主,然后吊在紫禁城的煤山一棵槐树上。网络配图《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着崇祯帝自杀前所写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临死前依然说“诸臣误朕”一则反映崇祯帝刚愎自用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失望之际的心情:你们这些大臣们,世受国恩,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一个人也见不着,白养你们了!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赵佶和崇祯帝相比,同样是自杀,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不是凄凉而是悲壮。大明和李自成军事力量的对比,远不如南宋和蒙元军事力量对比那样悬殊。蒙元是在扫平欧亚大陆,剪灭金、西夏,降服吐蕃、大理之后,包抄了疆土狭小的南宋。以武力最鼎盛时的蒙元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沐英家族介绍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沐英家族介绍
沐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养子,明朝著名开国将领,今安徽定远县人。沐英戏剧像沐英12岁参加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大军,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被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收为养子。十八岁的沐英因为军功卓著,被提拔为实权校尉,开始进入朱元璋的中层军事领导机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沐英开始为他征战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32岁的时候,沐英被任命为征讨吐蕃的副帅,他率军接连大捷,后来被封为西平侯,朱元璋亲赐“免死金牌”。37岁的时候,沐英又被任命为征南元帅,与另外两位将军领兵30万远征云南。沐英在平定云南之后,被朱元璋命令镇守云南。沐英在镇守云南期间,表现出了他除了军事方面外,其他方面的才能。镇守云南期间,沐英开始进行屯田建设,他让军队在空闲期间开垦荒地,进行农业活动。沐英还大修水利工程,扩大滇池,疏浚河道,修建灌溉渠,保证农业所需的水利灌溉。由于云南山高林密,致使运输不发达,沐英开始大肆的修整道路,打开云南与
明朝服饰:明代皇帝冠饰冕冠
明朝服饰:明代皇帝冠饰冕冠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明朝皇帝穿礼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