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崔的名人
姓崔的名人 导读:

  崔姓在我国2020年度统计的百家姓排名中位列第55,是一个拥有420多万的人口大姓。崔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从古至今的崔姓名人也很多。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古代姓崔的名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著名唐代诗人崔颢,东汉文学家崔骃,国子监博士崔灵恩等。

现代姓崔的名人主要有:摇滚大师崔健,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等。

你还想知道哪些姓崔的名人,族谱网带你一起了解!

...
热点动态
“替曹操见使者”的三国帅哥崔琰
陈寿老先生在形容三国美男子的姿容的时候,词汇贫乏得简直令人发指,“身长八尺”基本上是三国帅哥必备条件,“容貌甚伟”这一句也是不可或缺的,“有姿容”“美须髯”出镜频率也很高。比较特殊的印象中只有公孙瓒的“大音声”(难道嗓门大也可以加分),孙策的“美姿颜,好笑语”以及“市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一看就是超级偶像),此外还有一些美得比较另类的,代表人物何晏,“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堪称后世自恋的水仙花美少年之鼻祖;另一个被称为“少有节操,美仪容”,“为人白皙,威仪可观”的驸马滕胤,得到上述评语的时候才十二岁!(公主是正太控?)“有容观姿貌”的吕范喜欢漂亮衣服,被人向孙权密报吕范“奢丽夸绮,服饰僭拟王者”,不是孙权大气,险些因为华衣美服丢了前途。总之,虽然陈老先生没有细加描述,但三国的帅哥,实在是千姿百态,数也数不尽。崔琰出身清河崔氏,这一氏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
1030次浏览 查看阅读>>
崔敬邕墓志
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十八年汉北安平出土。楷书。此志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古拙之气。书家评此碑:“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上”。“书法直接无常。”
1185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曹操为什么要杀崔氏她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崔氏她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吗
曹操为什么杀儿媳妇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治国理念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要求令行禁止。曹操曾下令“衣不着绣,履不二彩”,以此推行节俭之风。然而发出这个命令后,撞在枪口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媳,曹植的妻子崔氏,她在出席一个重要仪式的场合,穿着绣缎,曹操看到后,就下令赐死了。(典故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曹植的妻子,是曹操的儿媳啊。仅仅因为儿媳穿了一件漂亮衣服,曹操就把儿媳杀了,原因真的这么简单吗?在笔者看来,原因不会这么简单,曹操杀崔氏,是早有预谋,所谓的“绣衣违制”,只是压死崔氏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曹操来势汹汹,张绣自知敌不过,索性投降。兵不血刃,让曹操得意忘形,甚至还霸占了张济的遗孀、张绣的婶婶邹氏。这件事对张绣刺激很大,在谋士贾诩的筹划下,张绣突然发难,率众袭击毫无防备的曹操。混
崔颢原本声名狼藉,却凭借一首诗和杜甫比肩
崔颢原本声名狼藉,却凭借一首诗和杜甫比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崔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朝是众星云集的时代,不但涌现出李靖、郭子仪这样的将星,更是拥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这样的文星。他们汇集在盛世大唐,共同谱写了中国诗坛乃至文坛最为华丽的篇章,也让唐朝比其它朝代更加文华风流、熠熠生辉。但是这些文人,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面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更引起了后人的兴趣。比如有位叫做崔颢的人,就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名声极差无比,史书上没有记载什么好话,对他评价奇低:崔颢者,亦擢进士第,有文无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新唐书卷二〇八》《新唐书》是正规史书,它基本对崔颢已经盖棺定论,指出了三项“罪名”:一是好赌博,二是嗜酒,三是好色。要知道,唐朝并不禁止赌博,而且还是一种时尚。唐玄宗和杨贵妃就酷爱赌博,唐僖宗用官位来作为球赛的赌注,武则天甚至让文武百官共同参与赌博。在民间,赌坊更是林立,还流
参与安史之乱的将领安禄山手下猛将崔乾佑简介
参与安史之乱的将领安禄山手下猛将崔乾佑简介
崔乾佑,生卒年不详,在安史之乱前就在安禄山手下效命,安史之乱爆发后,崔乾佑跟随安禄山攻取洛阳,大败唐将封常清。人物经历756年1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叛军开始着手攻打潼关,由崔乾佑负责指挥。潼关守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多是未经训练之兵,战斗力与叛军无法相提并论,且主将哥舒翰又重病在身,于是选择了固守。崔乾佑为了将唐军诱出,制造了种种假象,他把精兵都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4千,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的谣言。这些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且与哥舒翰有隙的宰相杨国忠发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无奈,6月初四,哥舒翰率兵出关,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开始了。`哥舒翰军虽缺乏训练,但毕竟有20万之众,实力不可小视。崔乾佑决定占据险要,诱敌深入,然后断其退路,以求全歼唐军。6月初七,双
安禄山手下的一员猛将崔乾佑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
安禄山手下的一员猛将崔乾佑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安禄山虽然是三镇节度使,但我们都知道他本身是个靠演马戏扮小丑上位的弄臣,之所以能在叛乱初期横扫大唐北方,攻陷长安,全因手下有一员猛将,此人叫做崔乾佑。安禄山手下猛将崔乾佑崔乾佑的出身一直是个谜,史书中没有记载,但他很有可能是出身自当时“五姓七望”之首的博陵崔家。在安史之乱的前期,崔乾佑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只通过三战便平定了关中以及整个河东,并消灭了大唐三位曾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第一战是起兵伊始,攻取东都洛阳。这一战安禄山倾巢而出,而大唐的精锐都在边疆来不及回援,城内兵力并不是很多,所以崔乾佑只是小试身手。此战他率领同罗骑兵第一个冲进城内,赢得首站之功。洛阳之战真正展现他战争才华的是潼关之战。潼关是关中和长安的门户,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又经过历朝历代几千年的修建,根本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防线。安禄山取得洛阳后兵峰直指长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潼
风流女相上官婉儿对崔湜厌倦后竟找四个新宠
风流女相上官婉儿对崔湜厌倦后竟找四个新宠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她的祖籍是陇西上邽,原本家道殷实,但只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年幼的她只好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奴婢。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墓志载其十三岁为才人,可能是武则天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给予的名份。网络配图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公元696年(通天元年)(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即使是做羞羞的事儿也毫不避忌在旁侍奉的上官
百家聚焦
78年前的崔氏家谱重见天日
“阿拉村里最近出大喜事了,现在大家都知道村里有一套保存完好的家谱,历史很悠久。”前天,家住章水镇崔岙村的崔师傅向记者报料。昨天早上,记者来到章水镇崔岙村。该村村委会主任崔国定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章溪崔氏家谱共有7本,1930年,由本村书法家崔锡畴(1874—1960)编撰,距今已有78年历史。接着,崔国定将一个古色古香的樟木柜子捧进屋里,从柜子里拿出7本保存完好的线装书摆在地上,并指着身旁的一位老人说:“这就是阿拉宗谱的保管员崔定甫,他可是保护文物的大功臣。”今年77岁的崔定甫老人回忆说,1930年所编的章溪崔氏宗谱原有9本,一起放置在崔氏宗祠内,后有2本下落不明。“文革”期间,这7本宗谱暂由他保管。为了避免遭到人为毁坏,老人将宗谱藏了起来,并一直保存至今。老人对记者说:“这是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是阿拉村里的无价之宝。”在崔国定主任和崔老先生的指点下,记者看到,7本崔氏宗谱约有8开大小,封
3113次浏览 查看阅读>>
全国最美崔氏宗祠大集合,尽显崔家气派!
崔氏宗祠作为祭祀先祖、先贤,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场所,寄托了对先祖怀念!体现了对祖德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圣殿!也是血脉相连的象征!它是崔氏家族的瑰宝。为传承家族遗产、弘扬崔氏文化,历时数月,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崔氏宗祠(注:如有描述错误请留言指正,同时欢迎所有宗亲在后台继续补充),送给所有宗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们大崔氏各地宗祠的风采:阜宁东崔崔氏宗祠东崔先祖迁居此地,成为射阳河畔的望族已经650多年了!据阜宁东崔《崔氏宗谱》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苏州阊门博陵郡三戟堂崔氏三兄弟中,长兄公朝公迁居庙湾(阜宁)射湖西岸马朵寺东(硕集东崔)为东崔崔氏始祖。其后代主要分布在今天阜宁的硕集东崔、板湖西崔、阜城崔湾、吴滩崔庄、羊寨世明,北沙刘泉、涟水南门等地。这是苏北崔氏家族中的一支重要分支。佛山市崔氏大宗祠崔氏大宗祠又称山南祠、崔氏始祖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沙头
4818次浏览 查看阅读>>
崔氏家谱文献,崔氏宗亲看看吧~
崔氏家谱文献目录江苏海安虎墩(今东台富安)崔氏族谱,(明)崔三锡纂修,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木刻版,清顺治年间补修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泰兴润东崔氏续修族谱八卷,(清)崔敦文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镇江润洲崔氏宗谱六卷,(清)崔元鸣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宜兴兰右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德星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书网(www.sinoshu.com)。注:该谱为为北分展亭派第三次分支谱图及世表。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四卷,(清)崔纪龙等重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六卷,(民国)崔希圣重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
5373次浏览 查看阅读>>
崔德祺博士
今年是崔德祺博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籍此介绍他一生的爱国、爱澳之情怀事迹长留天地间——崔德祺博士在澳门事绩简略存记崔德祺博士(一九一二——二OO七),博陵世胄,南宋名相、崔与之后人,祖籍增城,后迁古冈州新会双水区建村开族,因临坑流而居,又是崔姓人先到此地,后名曰崔家坑。现崔嘉亨,是崔德祺成名后而改之雅号。明朝中页,(一六一二年)大西洋葡萄牙,时称海上大盗国,冒称渔民向明朝皇帝借用澳门为添水晒网之地,就此引进了西方传教士,澳门渐成中西文化聚会地方,处中山县边缘的澳门,渐兴旺起来,形似小埠。崔德祺先祖,见到澳门兴旺便挟带建筑技能到澳门发展,十七世纪初,崔德祺祖父崔祜,已殿下西洋式建筑,友人推荐他往地扪发展,即今日东帝汶,这里只有三类人:原居民(即土著),葡国官员,另一种由澳门遣送到此,终身流放罪犯。这里有廉价劳工,自己有技术便朝着业务大展雄图,崔祜在东帝汶殿下建筑业务基楚后返回澳门开设建筑公司
3559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华崔氏欢庆找到崔邑故址
金秋的齐鲁大地,高粱火红,硕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2010年9月11日,崔邑故址揭碑祭典在山东邹平崔八村隆重举行。据权威人士称,此次活动规模之大、场面之美、嘉宾之多、分布之广,堪称千年等一回。崔邑故址的最终确认,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崔氏后裔有识之士,一直在苦苦查找得姓之地,但由于历史沿革的变化和相关资料的匮乏,总是无法确认。2003年12月,《齐鲁晚报》发表了济南崔兆森的《寻访三千年崔氏故地》一文,他考证认为崔氏的发祥地应该在章丘市黄河乡的土城村。此文引起崔八村资深语文教师王乐斋和收藏家傅延常先生的高度关注,他们给崔兆森去信进行商榷。据新浪博友范廷伟介绍,王乐斋有着很好的古文基础,对史料类的文章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中华崔氏历史文化资料的研究与整理。他历经艰辛,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执笔整理出了《崔氏故里浮沉记》,先后在诸多媒体发表,《中华崔氏网》也全文转载。今年
4110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线索
崔氏字辈排行
崔氏字辈排行安徽阜阳崔氏字辈:“子富奇景玉、殿文镇国家、光裕业荣大、永昌万世华”辽宁锦西崔氏字辈:“封文显德克永康祥”。辽宁辽阳崔氏字辈:“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河北庆云崔氏字辈:“志朝启延中首学裕汝泽振峰全”。河北南皮崔氏字辈:“进(无)可文,长堂中金,建志立德,永世发家,培贤为国,振兴宏达”。河北临西崔氏字辈1:“大善晓子恩建国志占鸿亚天道海永士林仁廷功”。河北临西崔氏字辈2:“凤龙德一云吉元清永书尚恩”河北临西崔氏字辈3:“金庆福月廷,银玉永岳宗,清景春长存,元良四华成".山东日照崔氏字辈:“基肇荣惟久恩延世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喜益寿乾坤平安康”。山东利津崔氏字辈:“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四川宜宾崔氏字辈:“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四川威远崔氏字辈:“子成光言廷清正方泽扬益太永兴祥嘉士新生盛国中绍
30820次浏览 查看阅读>>
崔东壁的故里双井
沿着河北省道定魏公路向南偏东30里,是个叫双井的集镇,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辨伪考证专家崔东壁的故里。崔东壁,名述,字武承,号东壁,生于清乾隆五年,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据《崔氏族谱》记载,康熙年间,崔氏一族三支同居魏县,崔述曾祖父崔缉麟是康熙二十九年举人,曾任大城县教谕,著有多部著作;其祖父崔濂是秀才;其父元森,十七岁补邑生员,后以讲学为业,卓行称著乡里。崔述从小聪慧,十五岁在大名府参加童子试时高中榜首,后来虽然在乾隆二十七年在顺天府乡试中他与弟弟双双中举,但五次北京会试都名落孙山。乾隆二十九年,崔述回魏县。大名知县秦学溥欣赏他的学识,在礼贤台畔购屋供崔述兄弟居住读书。乾隆三十三年,在会试不第后,崔述在武安设馆,走上了教书的道路。在教书期间,他编选古体唐诗若干首,题名《弱弄集》。后来,他发现“经传多异,传经失误”等问题,便立下了“究心经史”之志,开始了“辨伪、考信”之路。经过数十年的考察、辨误
8634次浏览 查看阅读>>
博陵-崔氏说
博陵,本为陵名,现在安平境内有以博陵崔氏墓园为代表的庞大家族墓群。后由陵名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今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胫《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450年间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博陵崔氏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安平一带,因此史书上多称博陵崔氏的后人为“博陵安平人”。博陵崔氏是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博陵崔氏之祚,发轫之初在东汉。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
15075次浏览 查看阅读>>
崔焘故居崔家大院
崔焘故居俗称崔旗杆,也称崔家大院,位于徐州市户部山崔家巷,是清道光年间翰林崔焘家人及家族的聚居地。崔焘故居原有上院、下院和客屋院,占地1万余平方米,有房320余间.崔家大院北距古城南门1里许,南距云龙山1里许。云龙山昂首于东北,曳尾于西南,崔家大院正处在龙头的位置,崔家大院与云龙山的山脊和古城的南门都处在一条轴线上,位置可谓绝佳。崔家世代书香,诗礼人家,科甲鼎盛,明清两代共出了2翰林,13进士。崔家大院原共占地200亩,有44进院,房屋1323间。它最早是明嘉靖年间,翰林崔海因不满皇帝昏庸、奸臣乱政,于是愤而辞职,隐居徐州结庐南山(户部山)而修建的。崔家大院的建设经历了从明清至民国初年的三个历史时期,历经几百年历史沧桑,不但记载着崔氏家族的历史,也见证着国家民族的曲折社会进程,亦是一部浓缩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史书。崔家的先人们肯定想不到,当初精挑细选的绝佳地理位置却在五百多年后无端给大院引来了
9245次浏览 查看阅读>>
电白霞洞崔氏家族
电白霞洞崔氏家族“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的形成有着各种各样的背景,非常复杂。有的一姓多源,有的多姓同源。现代我国的姓氏有数千个,姓氏起源地达千处之多。但追根求源,万姓皆起源于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的伟大创举。在太昊伏羲氏之前,世间没有姓,也没有氏,正是太昊伏羲氏“正姓氏”之后,世间才有了姓和氏的概念。尔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才逐步演化为现代的姓氏。《电白人》杂志以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为本,设电白姓氏渊源考略栏目,旨在借杂志之便利,以姓联家,汇电白为一大家。生命故事,源远流长。电白霞洞崔氏,向是电白县的名门望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人口众多,居住比较集中,历代都涌现出一些影响比较大,颇有建树的人物,名闻乡间,蜚声海内外。它的经济力量比较雄厚,文物古迹甚多,可称为南国的一颗闪亮明珠。一、崔氏的渊源和迁来电白霞洞以前的简况据《中国姓氏考》、《姓纂》和霞洞《崔氏
6147次浏览 查看阅读>>
人文溯源
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
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
摘要:世系、地望研究是我们进行家族文学研究的一个基础。东汉崔氏家族作为东汉文坛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古人直至今人对其世系、地望的记载就存在着互有抵牾、语焉不详、甚至误解的情况。笔者将近几年剔抉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思索陈述以下,供学术界同行参考。关键词: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地望中图分类号:K234.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1-0081-03崔篆、崔S、崔瑗、崔琦、崔为代表的崔氏家族是东汉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它前后四代相传,历经整个东汉王朝,东汉后该家族仍出现了不少的经学家和文学家,家族文化性的延续之长在文学史上颇为少见。其家族成员在辞赋、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后汉书》评为“崔为文宗、世禅雕龙”。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家族,历代学者却关注不够,研究甚少。尤其是作为一个家族,古人直至今人对崔氏家族世系、地望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互有抵
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
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
摘要:世系、地望研究是我们进行家族文学研究的一个基础。东汉崔氏家族作为东汉文坛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古人直至今人对其世系、地望的记载就存在着互有抵牾、语焉不详、甚至误解的情况。笔者将近几年剔抉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思索陈述以下,供学术界同行参考。关键词: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地望中图分类号:K234.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1-0081-03崔篆、崔S、崔瑗、崔琦、崔为代表的崔氏家族是东汉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它前后四代相传,历经整个东汉王朝,东汉后该家族仍出现了不少的经学家和文学家,家族文化性的延续之长在文学史上颇为少见。其家族成员在辞赋、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后汉书》评为“崔为文宗、世禅雕龙”。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家族,历代学者却关注不够,研究甚少。尤其是作为一个家族,古人直至今人对崔氏家族世系、地望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互有抵
崔氏立姓之前的世系
崔氏立姓之前的世系
“季子让国形成崔氏”《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崔姓出自姜姓。齐丁公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也。”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长庆集》中《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中记载:“公讳元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即季子之子)受封于崔,因而命氏。”崔氏始祖季子让国退居崔邑在周康王15年(公元前1004年),距今3021年。少典氏长子第一世:炎帝姜石年二世:姜临魁三世:姜承四世:姜明五世:姜宜六世:姜来七世:姜里。。。。。。。第十七世:官遂为四岳,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第二十一世:姜伯夷第一代吕侯第二十二世:伯夷三子吕明继,。。。第三十世:吕墨台登位,被复赐姜姓。至此姜吕不分。第五十二世:吕伯。其女为周檀父妃第五十四世:吕豫伯。其女为纣后。注:吕国到商末共传38世,43代吕侯。第五十四世:吕望,号尚涓。商周之际,伐商有功。分封于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