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受到重视,汉魏之后正月十五元宵节成为全国性质的民俗节日。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民间祈福习俗,正月十四百姓开始准备灯盏,到正月十五正式点灯,也称为“正灯”。因为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古人认为上元”归天官管辖,所以这天要燃灯祈福。到唐朝时,佛教盛行,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自此,元宵张灯就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的风俗有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古代元宵节有专门的假期,汉朝放假一天;隋唐时期放假三天;宋朝放假五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元宵节开放城门,解除宵禁,允许城乡居民彻夜观赏花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记载的便是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赏灯欢庆的场面。其中,“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元夕夜灯火辉煌、歌舞繁盛、游人众多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