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海瑞和王用汲关系怎么样?海瑞和王用汲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3
转发:0
评论:0
海瑞和王用汲关系怎么样?海瑞和王用汲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其实王用汲和海瑞两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义执言,不过王用

  其实王用汲和海瑞两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义执言,不过王用汲又不像海瑞那么刚烈,他在官场上更加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不过王用汲也干过一件很拼的事情,他曾上疏弹劾张居正,结果自己反被免了官职,只能回乡。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才重新被启用。可能很多人都对王用汲还有海瑞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他们两人之间似乎是有些理念不合,不过海瑞死后他的丧事还是王用汲出钱给办的。

image.png

  一、

  审完何茂才,杨金水把赵贞吉拉到了织造局,明确告诉他,吕公公有信,沈一石的家产必须要转卖,而转卖给胡宗宪,也是审时度势,充分揣摩嘉靖帝的意思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赵贞吉的内心必然是纠结的,一方面他辜负了胡宗宪的嘱托,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赌自己的前途,相对于仕途来讲,在赵贞吉心中,最终还是压过了对朋友的内疚。

  这边赵贞吉还干坐在织造局发愣,那边的海瑞和王用汲碰上头了……

  一到驿站,海瑞先喊自己的好朋友:

  “王大人到了吗?”

  王用汲一脸堆笑着从室内出来,其实海瑞这样性格的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王用汲绝对是最好的那个。

  驿站工作人员也给海瑞汇报:

  “王老爷说一定要住你们原来住的那两间,若是嫌办公不便,还可以调。”

  海瑞大喜,结果俩人一进门就愣住了,太奢侈了,见海瑞不快,书办急忙解释:

  “海老爷,您老和王老爷虽还在知县任上,可这回是奉旨办差,我们是按规制接待。”

  海瑞可是熟读大明律,这个书办也是胆大包天,敢跟海瑞较真,不被怼才怪呢?

  “什么规制,大明官制,有这种规制吗?”

image.png

  二、

  王用汲马上出来打圆场,叫书办赶紧按照海瑞说的办,不用的东西都拿下去。

  海瑞随后又发现一个东西:

  “一百两一匹的松江棉布,用来做擦脸帕,你们也太阔气了,我只用麻的。”

  《大明王朝1566》前期围绕丝绸展开斗争,后期则围绕棉布展开争斗,这个松江棉布就是出镜率相当高的一种。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海瑞前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倒严大趋势所致,所以能顺利成为青天大老爷。而等到了后期,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就是因为对立面没有了,本来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怼严党,等严党倒台,没有了对立面,谁又会成为他的对立面呢?

  后来朝廷在徐阶的带领下大力推行棉布,裕王也不理解:

  “百万亩棉田,归本付息,纯利便有二十万匹,徐家和那些官绅为什么只愿意出五万匹?谭伦这个南直隶巡抚是怎么当的?”

  显然徐阶成为了第二个严嵩,只是裕王不知,能给朝廷争取到三成,谭伦已经是扯下面子在干了。如果徐家也撂挑子不干了,那淞江一带的棉纺业就没人敢干了。而朝廷想凭借扩种棉田充盈国库的大计,就会立刻付之东流。

  实际上海瑞这种只用麻布的态度,并不能要求所有人,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最基本的需要,都拿贫穷当标准去生活,那么国家永远也富裕不了。

  所以,时代不同,需求也不同,放在过去叫节约,放在现在叫人民消费水平降低,国家经济要倒退……当然,作为穷苦老百姓,我们还是能节约一定要节约!

  哈哈,扯远了,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中国水多的地方节约用水后,非洲就能喝上水吗?

image.png

  三、

  海瑞到了王用汲的屋内后,更加感觉不舒服,太奢华了,非要到院子里去站着,王用汲劝了一句:

  “刚峰兄,你自己不愿意舒服,还不让别人舒服啊,你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海瑞要求田县丞一定要把老父亲接家里去,但是他并没有考虑田老父亲的感受,他真的愿意去吗?后来的大兴城,他让县令把灾民安插到大户人家,而不是朝廷去赈灾,遵纪守法的大户人家真的愿意吗?包括他三十多岁还跟老母每天晚上共处一室,到底是老母要求的,还是他刻意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从别人手中拿钱,另一个就是往别人脑中灌输自己的思想。

  显然,在这一点上,海瑞并没有说服王用汲,如果王用汲跟他一样,后来海瑞去京城,没有王用汲的帮助,估计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王用汲索性说明白了,其实这种规制是赵中丞和织造局安排的,我们拒绝,反而会让他们起疑心。

  “上谕下来都五天了,我们来了不立刻召集我们审案,倒在规格上做起文章来。”

  海瑞还是愤愤不平,隐隐约约觉得赵中丞和织造局有问题,但是又说不出为什么。

  “这么大的案子,被审的人睡不着,审案的人当然也睡不着!”

  俩人终于不争论规制了,开始正儿八经地讨论起案情来,王用汲在办案方面并不比海瑞差:

  “为什么这个案子的主审官是赵贞吉,两个陪审官是你和我?”

  这还用说嘛,三个人都是裕王的人,显然嘉靖帝是要倒严啊,可是嘉靖帝这人又不明说,让底下的人猜。之前也不是没有对严党“开炮”的人,比如芸娘的家人,结局也很惨,严党必然反扑,所以这个案子审起来将面对的困难必然不小。

image.png

  四、

  海瑞听出了王用汲的担忧:

  “那这幅担子你准备怎么担?”

  王用汲一针见血:

  “一句话,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

  海瑞明知故问,什么叫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呢?

  我们往往小看王用汲,他对时局的把控并不亚于裕王身边的人,也不亚于嘉靖帝身边的人:

  “他们那些人这二十年干的事,有多少牵扯到宫里,牵扯到皇上……牵扯到鼠,我们可以严查,牵扯到器,我们便一个字也不能问,更不能查!”

  嘉靖帝让赵贞吉到浙江办案,其实就是为了把牵扯到的官员范围控制在浙江,既能抓了老鼠,又能不伤到器具。这个器具,实际上就是指皇权,挑战皇权,那是万万不可的。

  海瑞鄙视的眼光看着王用汲,王用汲也不在乎:

  “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王用汲的主张并没有错,审问郑泌昌和何茂才,他俩必然一切事情都往宫里扯,而他们又一个字都不能提宫里,难,真难!

image.png

  五、

  海瑞又问,是不是赵贞吉也这么想?

  王用汲哈哈一笑,亏你是海瑞,海刚峰啊,你以为赵中丞为什么用这么高的规格接待咱俩这小小的县令?

  哈哈,这就是官场啊,高规格接待是织造局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手下留情。也是暗示他们,等到了审案的时候,一旦提到织造局,还望放过。

  海瑞有点疑惑,怎么还有织造局呢?

  看来,海瑞还是一根筋,就凭他能问为什么是织造局,就能看出,对时局的把握,他真比王用汲要差。

  不过又得讲我之前提到的一个问题,之所以领导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信息掌握的足。事用汲已经打探到了消息,沈一石的家产卖给了徽商,这些徽商还是胡宗宪的亲谊,而海瑞并不知道。

  听到王用汲的解释,海瑞突然就懂了高翰文当初给他念的账册: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织造局赶织上等丝绸十万匹,全数解送内廷织工局……”

  海瑞还是比胡宗宪晚一步发现大明朝的弊端,那就是家国不分,而胡宗宪不过是建议赵贞吉上疏,而海瑞却要直接拿起大明律当做武器,一查到底:

  “瑞莲,这件事我要查!”

  王用汲傻了,你怎么查?

  连夜提审郑泌昌和何茂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用汲不但是海瑞的挚友也同时赢得不同党派的尊重
王用汲是《大明王朝1566》里很少被观众提到的配角,但他可能是剧中最聪明的几个人物之一。王用汲的聪明不在于他有经事治国的方略、老成圆滑的处事,而在于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并根据这份认知来走好仕途的每一步,难能可贵的是,王用汲并没有因为聪明而变得油滑,他能够在保全自己与践行理想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自己欣赏的人,所以,《大明王朝1566》里不显山不露水的王用汲不但是海瑞的挚友,也同时赢得不同党派的尊重。王用汲第一次登场是在《大明王朝1566》同名小说的第六章。和他在同一个房间的就是海瑞。这间房有灯,却不甚亮,海瑞从灯火通明的外面进来,坐下后才发现,里边已经坐了一个人。且看原文:那人先站起了,端详着海瑞:“幸会。在下王用汲,新任建德知县。”海瑞也连忙站了起来:“幸会。在下海瑞,新任淳安。”那王用汲眼睛亮了:“久仰!果然是刚峰兄,海笔架!”海瑞:“不敢。王兄台甫?”王用汲:“贱字润莲...
· 王用汲敢和张居正对碰那他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大明王朝1566》里,与海瑞同为浙江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一案陪审官的王用汲,虽然不像海瑞那样直板,处事较为稳重,却也是个不怕死的主。当海瑞受命重审罪员浙江巡抚、布政使之时,对王用汲说,你们这些进士,大抵都是乡愿,这案子,就让我这个举人来审吧。王用汲说,你也太瞧不起我们大明的进士了吧?谁告诉你我们就没有脊梁骨,都是只讲套路的老司机啊?确实如此,《明史》当中,清朝人给了王用汲八个字的评价——为人刚正,遇事敢为。《万历野获编》里也记载王用汲两次进谏的事。其中一次,是张居正送其父亲灵柩回家归葬之时,湖广官员,都屁颠屁颠地奔前跑后,唯恐哪里做得不周到。只有巡按御史赵应元不为所动。张居正超级不爽。自有那些察颜观色之徒去替张居正搞定赵应元。左都御史陈炌弹劾赵应元在结束巡按事务即请病假,是违规,该除名。自然,折子很快被批准,赵应元就没得官做了。此时身为户部员外郎,只是六七品小官的王用汲气愤不已,怒而上书替...
· 王用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海瑞会讽刺说他怕死呢
海瑞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不但受到后世很多人景仰,在明朝万历年间,他也已成为标杆,是众人的榜样。朱翊均不说了嘛,海瑞这人,虽然办事能力很一般,但其清其廉,却是我大明所缺的。因此,把他供起来,让人学习,很有必要。也不知道海瑞有没有听到万历皇帝对他的评价,就算听到了,他应该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最在意的,就是名。在《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与建德知县王用汲被派来当浙江巡抚赵贞吉的陪审官,审理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一案。此案牵涉甚广,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江南织造局主管杨金水、内阁严嵩父子甚至总督胡宗宪都难辞其咎。海瑞因有圣旨在手,一往无前。明知再查下去,很可能自己的脑袋都要掉在这里,却毫不畏惧。不过,他对王用汲说,这案子,我一个人审一个人记就行了。反正,我就是个举人而已,不怕。王用汲却怒了,你这是看不起我大明的进士啊。为何他们会有这个对话?还得从大明选官制度说起。在明朝,通过不同层级的科举,便能成为秀才...
· “汲冢竹书”的发现和整理
近年来,大量的先秦竹简文献被发现和整理,如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整理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等。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竹简文献的发现,如《汉书・艺文志》记载:“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又如《晋书・束皙传》记载:“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王冢,得竹书数十车。”这就是史称的“孔壁汲冢”。本文在此只介绍“汲冢竹书”的发现和整理。“汲冢竹书”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时在汲郡战国魏王墓(在河南汲县,今为卫辉市境内)出土的一批竹简文献。其出土时间众说不一:1.咸宁五年(279年)说。唐房玄龄等《晋书・武帝纪》记载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幔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2.太康元年(280年)说。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云:“大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解甲休...
· 隆庆二年中进士累官南京刑部尚书王用汲简介
王用汲,字明受,隆庆二年中进士,历任推官、户部员外郎。后因上疏劾张居正,削籍归。张居正死后,起补刑部,累官南京刑部尚书。用汲为人刚正不阿,遇事敢为。万历二十一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子太保,谥恭质。个人事迹公元1567年冬,王用汲上京赶考,翌年,王用汲考中进士,登上通向官场的第一个台阶,王用汲新官上任,从淮安推官、常德同治,到户部员外郎。此君生性朴直,有点海瑞的“直劲”;好仗义执言,见不平事不吐不快。志书说他“直声震天下”。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二十九日,万历皇帝“大婚”礼毕。张居正认为万事妥当,便递上《乞归葬疏》,要请假回乡葬父。此次回乡,除了安葬父亲,也有衣锦还乡之意。这次还乡团的阵容极为壮观,兵部特派一千骑禁军作为警卫随从。宰相出行,地动山摇!就在张居正归葬之时,户部员外郎王用汲上疏,弹劾张居正擅权。以张居正归葬时的一件事为话题,直指张居正专用阿谀奉承之徒,败坏了官场风气。王用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