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王氏支系:三槐王,瑯琊文等源流世系探究

2016-07-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01
转发:0
评论:0
王氏支系:三槐王,瑯琊文等源流世系探究,      首先请让我对三槐王氏、瑯琊王、太原王这三者的内涵及其联系,简要地介绍
      族谱网——王氏支系:三槐王,瑯琊文等源流世系探究
     首先请让我对三槐王氏、瑯琊王、太原王这三者的内涵及其联系,简要地介绍一下。
     瑯琊王、太原王、三槐王都是源自姬晋的后裔,都追认姬晋即太子晋或称王子乔为王姓的受姓始祖,只是各派的开基祖不同而已。无论瑯琊王氏,还是太原王氏,均出自姬姓后稷(五世)之后。明代《新安瑯琊王氏统宗世谱》老谱以黄帝为一世祖,十九世至周西伯,四十二世至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以爵位为氏,始称王氏。太子晋即王子乔是王氏诸望中的瑯琊、太原两个分支衍派的祖先。太子晋的事迹可见于《逸周书》、《国语》、《楚辞》、《列仙传》、《风俗通》、《潜夫论》等书。《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云:“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王氏从此而始。王子乔的十七世孙王离,离公生子二:长子王元;次子王威。长子王元避秦末乱,迁瑯琊皋虞,后徙临沂,是为瑯琊王始祖;次子王威九世孙霸,迁居太原晋阳,是为太原王始祖。而太原王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名人应为汉朝大将军王霸(详见《汉书》)。王霸,字儒仲,为太原王氏立祠开族的首创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三槐王的开基祖是大名府莘县令王言。言,字伯谨,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八月十二日生。幼读兵书,初任都将,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夏天,跟随梁太祖朱全忠东讨郓州(今山东郓城县),检校工部尚书牛存节领军到达故城乐亭,控制要路,都指挥使庞师古屯兵马颊河岸。牛存节密与都将王言商议攻城计划。十二月牛存节派遣王言夜间埋伏勇士于州西北,以船渡过护城河,举梯攀登城墙,王言未能攻入,由此结束了军旅生涯,于是笃志经学,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登进士,当年王言三十八岁,即授从事郎,任新安县(今属河南)丞。乾化三年(公元912年)知光州定城县(今河南潢川)。贞明二年(公元912年)知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龙德元年(公元921年)知舒州怀宁县(今属安徽)。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十二月任滑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令。因五代战乱,辞官迁居魏州莘亭县(今山东莘县)。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二月初一日卒,寿六十二,葬莘县群贤堡。
二、对于三槐王氏——王祐与新安始祖尚书府君——王璧之间的联系
就让我引用一篇宗谱辨析文章,来考证吧。
明代岩镇的王宠撰写的《新安王氏宗谱辨》称“辨三槐王氏为尚书府君北宗族人非前人本末”。以此为佐证,王祐的世系身世可谓明矣。
按宣德、正统二谱俱刻苏文忠公《三槐堂铭》于其后,以为祖宗故物,遂使徽州、安庆、饶州、池州之王氏,行于书札印记之间,皆称三槐后人。余尝考之,《宋史》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人,事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以便宜付之,告曰:使还与卿王溥①官职,时溥为相也。魏州节度使符彦卿,太祖夫人父有飞语闻于上。祐往别太祖于晋邸,太祖欲卻左右与之语,祐竟趋出。至魏,得符颜卿家一仆人挟势恣横,以便宜决配而已。及还朝,太祖问曰:“汝敢保符彦卿无异意乎?”祐曰:“臣与符彦卿家各百口,愿以臣家保符彦卿。”又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致享国不长,愿陛下以为戒。”太祖怒其语直,贬护国将军,行将司马,华州安置,七年不召。太宗即位,以兵部侍郎召,不及见而死。初祐赴贬时,亲宾送于都门外,谓祐曰:“意君作王溥官职矣。”祐笑曰:“吾不做,吾子二郎必做。”二郎,即旦也。祐素知其必贵,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子懿知袁州、旦位太保加太尉,死赠太师尚书令,封魏国公,谥文正。旭由兵部郎知应天府,孙质②(天章阁侍制)、素(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天下谓之‘三槐王氏’。考之《大明一统志》与莘县旧谱,属大明军,至国朝属东昌。大献府君③生于唐会昌乙丑,殁于乾化二年,距赵宋建隆(公元960年——公元963年)已六十年矣。王祐与大献府君诸孙为等辈,则三槐为北宗族人,而非琅琊之祖明矣。宣德、正统二谱未尝深考,附录《三槐堂铭》于其后,不过如今之修赵谱,凡姓赵者,皆书之;修钱谱,凡姓钱者,皆书之耳。遂使王氏子孙应酬书札者,皆称为三槐后人,岂非所谓以讹传讹耶?抑亦秉笔者非其人而因陋就简耶!是用考古以辨之,以解吾宗人之惑云。
上文中提到的三个历史人物,他们的简介如下:
①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五代宋初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字扬齐,后汉乾祐(公元948年)进士,后周时官至宰相,入宋仍任宰相,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罢相。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封祁国公。
②孙质,即王质(公元1001年——公元1045年),字子野,《宋史》卷二百六十九有传。王旭之子、王祐之孙,他年未及冠,便试学士院,结果辞入优等,赐进士第,一举名震京师。王质初任馆阁校理,累迁尚书员外郎,后通判擢天章阁侍诏知陕州。王质为官期间,广施仁政,薄赋缓征,勤政恤民,时人赞之。他与范仲淹为道义之友,当年范仲淹贬饶州,朝廷抓朋党正急,只有王质带着酒去看他,王质去世于庆历五年,范仲淹为他撰写墓铭,欧阳修为他撰写神道碑铭。
③大献府君,即王璧(公元845年——公元912年),太子晋,即王子乔公四十八世裔孙。
通过上面的这篇宗谱辨析,我们不难看出三槐王氏与瑯琊王联系密切,但民间流传“天下王,三槐堂”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要想彻底搞清三槐王氏的派系归属,只有找出史书所记载的瑯琊王、太原王、三槐王三者的源流世系,并进行分析对比,才能作出科学判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瑯琊王氏大总谱王文光世系初稿
瑯琊王氏大总谱王文光世系初稿一、瑯琊王氏文光世表一世至四世父亲谱名本世派名简介第一世折(悫)文光折(悫)之子,一名彦复,字宗辉,生年约光啟860-865年间。娶施氏子一春郎(见本页)唐末为州刺史,光啟元年(885年),随从兄王潮相携入闽,龙纪二年,从兄王潮命他为都统,王审知为都监,一同率兵攻打福州,翌年克之。授福州守城都督。墓葬福州南门马道彻文武谐十八层等,列为开闽王始祖。第二世文光春郎文光之子(见本页),字公岁。行忠七娶欧阳氏子二世龙(见本页)、世凤(见本页)宋初任泉州刺史。第三世春郎世龙春郎(见本页)长子,字台榜,行一十四娶杨氏子二裕(见页)、祈(见页)官泉州盐务司。春郎世凤春郎(见本页)次子,字台城,行十五娶福州司前林氏子一循(见本页)闽省总管。第四世世凤循世凤(见本页)之子,字善山,行一八娶项氏,继杨氏,一作张氏子四金郎(见4页)、子周(见4页)、子汝(见4页)、子成(见4页)宋大...
· 义乌凤林王氏属瑯琊王氏
义乌凤林王氏是号称中国第一望族瑯琊王氏的一支属瑯琊郡我是义乌凤林王氏的直系后裔,曾看到过有的义乌凤林王氏宗亲的家谱上写上太原郡,也有义乌凤林王氏宗亲的宗祠上写上太原郡,那么义乌凤林王氏是非真的出自太原郡呢?经考证义乌凤林王氏始祖王彦超上源世系,义乌凤林王氏应属于瑯琊郡,是号称中国第一望族瑯琊王氏的一支。琅琊王氏自汉至唐当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的有92人,宋孝宗时还有王彦超第十世孙王淮担任过宰相。刘禹锡写过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即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王彦超系王导的直系后裔。下面列出从王氏始祖太子晋到凤林王氏始祖王彦超世系,供各位凤林王氏同宗参考。王氏始祖:姬晋【前565——前549年】,周灵王太子,字子乔,又称王子晋。→王宗敬→王凤→王覃→王渠→王丰→王芝→王亿→王错→王墳→王谕→王息→王恢→王亢→王...
· 英山瑯琊王氏宗亲会第三号寻亲通告
英山瑯琊王氏宗亲会发出第三号寻亲通告,望宗亲相互周知,早日家族大团圆。《君津公支系由英山县迁出录》君津祖朝辅公德汉支下永成永庚永富永贵乾隆年间迁四川岳池县西关乡老溪库楼沟立业待考君津祖朝辅公永武次子兴旺乾隆年间迁陕西未详君津祖朝辅公永宗长子兴惠携子隆远隆近乾隆年间远迁待查君津祖朝辅公永泰次子兴纬乾隆四十二年公妣远迁待考君津祖朝辅公永顺支下五子兴灼六子兴燃嘉庆年间远迁未归君津祖朝辅公永贵之子兴鹤嘉庆年间远迁四川未归待考君津祖朝辅公永武支下兴旺兴涟嘉庆年间远迁陕西未归待考君津祖朝辅公兴礼三子隆有嘉庆年间迁竹山待查君津祖朝辅公兴纯支下次子隆耀三子隆辉四子隆荣嘉庆年间迁竹山待查君津祖朝辅公兴熙次子隆大嘉庆年间远迁待查君津祖朝辅公武青之子全美光绪年间由西河四方塘土台湾远迁未归君津祖朝辅公隆爵次子文发嘉庆年间土门潭许家坳绍田冲远迁待考君津祖朝辅公文族之子武周咸丰年间远迁待考武寿之子全福咸丰远迁贵州邱江...
· 太原琅琊三槐王氏源流
据《史记》记载和《王羲之家世》追溯与网上资料查询基本一致。据网上《忠勤祠堂帖及有关石刻》载:“新城王氏(王士祯)与王羲之同祖同宗,都是琅邪王氏,其一世祖(王贵)是由诸城琅邪迁至新城的。”王贵(居二)与诸城相州王氏始祖王庠(居长)是亲兄弟。七世祖在《四库全书》中署名为琅邪王钺。山东的“王姓世家”源远流长,前40代载入《史记》。溯源从黄帝始:1、黄帝,少典之子,有熊氏,本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伏诛,诸侯尊轩辕为天子。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炎、黄为一炉,开中华一统之局面,遂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皇,娶西陵之女嫘祖,是为正妃。嫘祖生二子,长子玄嚣遂为尧、商、周之祖:2、玄嚣,即少昊,黄帝之子,嫘祖所生。居于江水。3、极(桥元),玄嚣之子。4、帝喾,即高辛氏,娶陈锋氏之女,生尧;娶有戎氏女简狄。生契,商族祖。...
· 三门琊王庙
三门琊王庙(祠)琊王庙,原名泽演殿,现坐落在三门县海游镇城西村墙里,亦称墙里殿。庙里供奉着琊王章仔钧、练夫人及二校王建封、边镐之塑像。主要是为纪念海游章氏先祖仔钧公保国功臣业绩,夫人练救活建州全城百姓之功德,海游章氏族人奉为境主。四时祀拜香火兴旺,农历十月十五为太傅仔钧公圣诞,每逢冬至章氏族人在庙内琊王神座前设祭参拜,演戏至少三夜。2005年7月11日,福建省浦城章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浦城县政协调研员徐德明与章琏会长、余奎元副会长兼秘书长等来三门琊王庙考证后说:“目前发现章姓聚居地建有太傅章仔钧公琊王庙(祠)的,全国还只有三门海游”。琊王庙始建于宋嘉熙年间(1238年),迄今已有768年。原殿址在海游下岙山脚,至明文德中叶(1430年)移至西山南首。后于清康熙年间(1673年)拆建至海游墙里。光绪八年(1882年)两厢建有平屋十四间,前厅三间。建国以后,海游四座章氏宗祠均被占用拆毁,故将泽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