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王阳明家风--蒙以养正

2024-11-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1
转发:0
评论:0
王阳明这篇著名的教子家训,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个好人。而在今天王阳明的故乡浙东余姚姚江两岸,王氏后人仍牢记着重王阳明谆谆教诲,并视其为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代代传承。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年间,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因此后人称他为阳明先生或王阳明。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三家经典,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与孔子、孟子、朱憙被后世学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他的家训浓缩了古人家教的大智慧。

今天要为大家讲的是,王守仁留下的作品中,并不太引人瞩目但蕴藏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的《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全文虽然只有 96字,却无处不散发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的光辉。

王阳明家风--蒙以养正 

 

《示宪儿》原文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示宪儿》译文:孩子们啊,要听从教诲:要勤奋地读书,还要孝顺父母;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节俭饮食,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心利益;不要任情要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只要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

凡是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狠之人。譬如树上结的果子,中心是它的带;如果带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落。我现在教训你们的,全部在这里了。你们应该好好听从,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分析: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在王阳明看来勤读书是为了致良知,他教育后人读书要发明本心。在日常生活中,王阳明认为教育孩子,要顺应孩子天性,不能过于严苛死板,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孩子读书,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潜移默化他的影响他们自身。而王阳明对于个别族人不听管教、不服从家规的行为也提出了批评,对此进行教育。

王阳明不仅要求后人勤读书,还要求其“修身明德”。王阳明家训第二条“要孝悌”,体现了王阳明对孝悌的重视,他认为孝悌是人的根本,希望后人做到“遵循礼仪、饮食有节戒游立志、律已宽人”等要求,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学习发掘“谦恭、诚实、慎独、尊重”等美德,明悟自身所拥有的良知,朝着圣人之德不断前行。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反应了王阳明强调修养本心的重要性,其要求后人应“做人在先”。这几句家训也是王阳明自身经历的体现,王阳明曾经被锦衣卫追杀,更是遭受了乡民的偏见和攻击。但是他选择了善良,教会当地乡民读书,耕种,帮助他们治病,建房子。很快,王阳明便得到了乡民们的信任,成为他们口中的大善人。他根据自身经历,教育后人应该心存善念,做善事做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家风家训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阴阳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的一生,是一代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是践行儒道、为国尽忠的一生。无论是贬谪蛮荒之地还是戎马倥偬之中,他总是以国事为重,以尽忠为先,以尽孝为念,并且谆谆教育弟子要立志勤学,以圣贤自期,以修身养心、致良知为人生根本,而不以读书做官谋取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教导子弟立志勤学王阳明在《与克彰太叔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汩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久则志亦渐立,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王阳明说:“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可见人生立志的重要。而所谓学问之功,就在消除习气,复归本然善...
· 王阳明传——有请王阳明
?桂萼和张璁不得不讨论代替姚镆的人选,商量了一天,也没有答案。两人又找方献夫,方献夫拍掌叫道:“还用商量吗,我老师王阳明啊!”张璁和桂萼互相看了一眼。方献夫没有死皮赖脸地向二人推销王阳明,只是说:“如果你们心中还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当我没说。”两人当然没有,桂萼咬了咬嘴唇,坚定地说:“就用王阳明吧。”但是,张璁对方献夫说:“你可要提前给你老师通风,这次剿匪没有多少钱,因为剿匪资金都被姚镆用光了。”方献夫说:“有一点就成。我老师当初在江西南部剿匪,也没用多少钱啊。”桂萼小心翼翼地试探方献夫:“你老师如果能马到功成,我们是不是要保举他来中央?”方献夫一眼就看穿了两人的疑虑,纵声大笑:“你二人不必多虑。我老师是淡泊名利的人,他只会专注于军事,并不关心政治。”两人放下心来,去找首辅杨一清商议。杨一清听了二人举荐王阳明的建议,立即冷笑起来,他说:“朝廷难道只有一个王阳明是剿匪人才?”桂萼本来对王阳明出...
· 王阳明传——万人齐捧王阳明
?1527年,王阳明重出江湖到广西剿匪。能有再次展现他军事光芒的机会,是各种合力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阳明的影响力催生的众人齐捧。1524年,“大礼议”尘埃落定。御史王木迫不及待地向朱厚熜举荐王阳明和赋闲在家的杨一清。王木在举荐信中指出,想要天下大治,非此两人不可。遗憾的是,王木的举荐信如同投入墓道,毫无声息。1525年农历二月,席书也上书举荐王阳明和杨一清,席书把二人推崇到了极致:“生在我前者有一人,曰杨一清;生在我后有一人,曰王阳明,我只敬佩这二人,所以应该要他们来中央政府担当重任。”但这封举荐信又如泥牛入海。四个月后,并未死心的席书再上书举荐王阳明和杨一清。这一次,朱厚熜给了回复:杨一清可来,至于王阳明,稍等。席书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杨一清能来,而王阳明要稍等。因为张璁和桂萼两人对王阳明的心学始终抱有成见,他们“以言废人”,自然就对王阳明不待见。但他们努力遏制王阳明的行动终归会成为...
· 王阳明传——王阳明的另一面
?仅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王阳明是个“高大全”的圣人。然而常识告诉我们,这样的人不可能在世上存在。每个人都有另一面,或者说,是自私的一面,纵然良知光明到极致的人也不例外。与其说我们下面将要论述的是王阳明的另一面,不如说是考证和探讨王阳明的另一面。因为留存下来的关于王阳明的记录,都以绝对正面的文字出现。如果我们说王阳明在声色货利上也不过是个凡人,肯定会受到质疑。但这是事实,所以没有留下王阳明在这方面的资料,一个最大的可能是,撰写王阳明生平事迹的人都是他的弟子,而且有一大批人专门做这样的工作。他们不仅在记录,还会把留存在世的关于王老师负面的报道抹掉。可总有些蛛丝马迹会留存下来,现在,就让我们穿透迷雾来了解王阳明的另一面。我们先从王阳明的伯爵府邸开始。1521年农历十月,王阳明被新任皇帝朱厚熜封为新建伯。第二年初,王阳明按规定开始在浙江绍兴兴建“伯府第”。这个府邸一直建造了五年,直到1527...
· 王阳明传
来源:兰州王阳明纪念馆王阳明讳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从浙江余姚族谱及他的碑记记载:先祖出自晋光禄大夫览之裔,览和民间常说的二十四孝之一王祥是一父两母的弟兄。本山东琅琊人,至览孙王旷,曾孙右将军王羲之,徒居山阴,又二十三世迪功郎王寿,自达溪徒余姚,今遂为余姚人,寿五世孙王钢善监人,有文武才,国初诚意伯刘伯温荐为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死苗难,子彦达羊革裹尸而归,是为阳明五世祖,彦达号秘湖鱼隐,生高祖讳与准,精礼、易,著易微数千言,永乐间朝庭举遗逸不起,号遁石翁,曾祖讳世杰,号“槐里子”,以明经贡太学卒,祖讳:天舒,号竹轩,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行于世。封翰林院修撰,自槐里子以下,两世皆赠“嘉仪大夫”礼部石侍郎,追赠“新建伯”,父讳华,弟兄三人,长荣,子二人:守义、守智,弟富;子三人:守礼、守信、守恭;华为二,子四人:守仁、守俭、守文、守章,华字“聴辉”,号“海目翁”,又称“龙山公”。成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