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050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却姓 起源
却姓主要源自:姬姓。
1、出自姬姓,以封地为姓。周朝时,有姬姓虞国人,入秦后,授予百里作采邑,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称百里氏。
2、以人名为姓,是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周初,周武王封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的子孙在虞国(在今山西平陆县北)。春秋时,虞仲有个后人叫奚,因住在百里乡,又称百里奚,他在虞国任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成了奴隶。这时,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国。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隶,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国的奴隶。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一直在收罗人才,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决心把他追回来。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奚的重视,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用五张羊皮把他作为逃奴赎回来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谈后,对他大加赞赏,封他为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百里氏。
却姓 分布
济阴郡,现在山东省定陶县。
却姓 郡望
新蔡郡:晋惠帝时,将汝阳郡分出一部分置新蔡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地区。
京兆郡:京兆,即首都直辖区,为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首。本来,秦朝设置内史官,掌治京师(在今陕西咸阳一带)。汉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晋代改称雍州京兆郡。
却姓 姓氏源流
一、却(卻)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
三、却(卻)
却姓分布:台湾宜兰、桃园等地均有此姓。
却姓起源:见《姓觿》。
郡望:河东。
变化:一作郤。
-
东陵大盗为何偏爱清朝帝陵,却不去动明十三陵?
2021-04-08
小时候看过一部《东陵大盗》的电影,里面的军阀闯进清东陵,把清朝皇帝和太后的陵墓炸开,盗走了大批奇珍异宝。千百年来,每逢战乱,历朝帝陵都会遭殃。连曹操都要盗掘陵墓来获取军费。为什么兵匪、流寇和盗墓贼喜欢盗掘皇帝陵墓呢?原因很简单。为了钱财。中国古代一直有厚葬的传统。有身份的人,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贵,身后同样也要享受。于是就把海量的陪葬品一起下葬。谁权势最大?谁财富最多?谁陪葬品最值钱?当然是皇帝。七大古都,长安五陵原、洛阳北邙山,皇帝陵墓就成了被盗掘的重点。就连推崇薄葬的两宋帝陵也没能幸免,更别说汉、唐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了。譬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就被赤眉军、董卓和黄巢三次大规模洗劫。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皇帝陵墓屈指可数。同样经历了战乱,离北京更远的清朝帝陵破坏严重——除了葬在关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外,关内的清东陵葬五帝十五后,顺治皇帝的孝陵外,包括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在内的诸多帝后陵墓都被盗掘过
-
【阿族说帝王】不被看好却逆袭称帝,他究竟是幸运还是有实力?
2021-01-15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1月15日,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曾受封代王,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在位23年,期间体恤民情、勤于政事、轻徭薄赋,让汉朝一步步从“楚汉战争”和“诸吕之乱”的创伤中走出,逐步走向强盛。然而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明君,一生所经历的苦难与艰险众多,甚至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同时也是一位极为幸运的皇帝。幸运的“漏网之鱼”刘恒母亲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魏国被汉军攻灭,薄姬成为俘虏,被好色的刘邦纳入后宫,春风一度生下了刘恒。但当时刘邦最宠爱的是戚夫人,薄姬尽管生下了儿子,在后宫里却不受重视。母亲不得宠,刘恒自然也没能得到刘邦太多关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庶出皇子。母子俩一直过着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日子。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刘恒在母亲薄姬影响下渐渐养成了谨慎小心、沉稳内敛、坚毅刚强的性格。8岁那年,刘恒在吕后的授意下被封为代王(今山西北部,靠近匈奴的边境),从此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