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又被称之为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一般月饼都是在中秋节的时候吃的。
“月饼”这一词,在现存的文献当中,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了一个习俗,现代的月饼馅料是各种各样的,而在宋朝的时候,月饼就已经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在明朝的时候,中秋节吃月饼就更加普遍,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比较盛行的,比如在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另外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再之后,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