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鼓滚刘封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5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鼓滚刘封,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鼓滚山》、《蝎子山》、《战山》。事见《三国演义》第六
  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鼓滚山》、《蝎子山》、《战山》。事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叙蜀将张飞驻兵阆中,闻知荆州危急,刘封坐视不救,以致关羽毙命。张心中怀恨,遂移兵上庸,欲杀刘封。但刘封兵权在手,不好妄动,张飞用刘父有谋位之心,诱刘藏入铜鼓,刘封不知是计,投身鼓内,被张飞滚下蝎子山。

    此剧为净脚唱做工重头戏,武戏文演。安德功、同州儿、王赖赖演出代表戏。1955年杨公愚请王赖赖住易俗社为王仲华、雷震中传授,并排练上演。今存1961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书录王赖赖口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滚楼
秦腔传统剧目。又名《双婚配》,叙唐时张金定为骊山老母弟子,欲求天朝大将王子英为夫。一日,张让其父张壳浪于庄门等候。王子英向张金定师姐高金定提亲,被高追至庄门,张壳浪将王、高二人让进家中,用酒灌醉,使张、高二女先后与子英结为夫妻。此剧为秦腔清乾隆年间演出本。小生、小旦重做工戏。秦腔名伶魏长生以《滚楼》一出,名动京城,在中国戏曲史上久著盛誉。清人吴太初《燕兰小谱》咏其事。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有同目异本。西府秦腔本名《滚豌豆》,故事与秦腔本略有不同,写唐德宗时,黑水国侵犯边境,帝派罗洪义往征,不胜。复派王子英领兵助援,途中遇女大王高金定阻拦。王败,逃至杜家寨,杜公道将子英藏于女儿绣楼,杜女秀英与高金定有谊。金定来,亦将其安排于绣楼。且在楼板上铺满豌豆。入夜酒醉后,子英与金定在豌豆上胡拉乱滚,终成婚配。后秀英亦与王子英成婚。王、高合兵,剿灭黑水国,得胜还朝。李嘉宝演出此剧,誉满西府。今存1982年陕...
· 秦陇文化—陕西—吹鼓手招亲
端公戏剧目。裴斐1956年编剧。写周小兰爱上吹鼓手席老八,母周氏看不起“吹鼓手”,极力反对。轿夫陈老大计治媒婆,成全其姻缘。此剧为唱做工并重戏。1956年汉中歌剧团首演。导演张树青、张可威,作曲张予。张佐汉扮陈老大,郭玉生扮席老八,黄锐文扮周小兰,何韦表扮周媒婆。1958年参加西北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1959年并赴京汇报演出。今存1959年东风文艺出版社单行本,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现代剧作品选》书录本。
· 秦陇文化—陕西—刘糊涂断案
曲剧剧目。1979年车周兴、张希巡、张治河编剧。叙某矿房管员刘老五,在调解一桩住房纠纷中,敢于坚持原则,以理服人,使仗势欺人的某科长妻子赵玉珠受到教育,认识了错误,保护了李大娘的合法住房权益。此剧为唱做工并重戏。1979年铜川矿务局宣传队首演。导演王锡九。王太和饰王老五,王卫平饰赵玉珠,武桂林饰李大娘。同年参加陕西省群众文艺会演演出,获剧本创作和演出一等奖。有《群众文艺》1980年第一期发表本。
· 秦陇文化—文化—旋鼓
旋鼓,俗称“羊皮鼓”、“点高山”,流传于武山一带。鼓面以铁圈蒙上羊皮而成,形如团扇,皮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敲击鼓面,并震动铁环作响。表演时,由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拿鼓鞭,或击打鼓心,或环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旋转自如。表演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联欢,直到五月端阳节方结束,现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它曾在西交会和中国艺术节等大型艺术表演中屡展西部风姿。
· 秦陇文化—陕西—线戏
线戏又名“线吼”、“线胡”、“线猴”,1957年定名为“线戏”。发祥并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的合阳,流行于朝邑、大荔、澄城以及山西的芮城和河南的灵宝等地。民间有“合阳线戏”之称。合阳线戏的声腔渊源与形成时代不详,明代末年,已有演出活动,并成为农村春祈秋赛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合阳线戏被人称为“小戏”,它的戏箱很简单,用一个靴子或一个笼,即可装着带走,民间称为“靴子箱”,或“一笼箱”,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旧日有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台戏楼,上题“天姝大邦”,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的小石碑一块,镌文云:“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清代初年,合阳南顺村明末举人李灌,因不满清朝统治,隐居乡里,常和艺人往来。他善唱线吼,其腔悲愁凄怆,哀婉动听,念字全用乡音,开腔先自呻吟叹气。并编有《黑山记》一剧,在当地演出,对线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合阳县多达七十余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