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古朴生动的安塞剪纸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古朴生动的安塞剪纸,   剪纸艺术可溯源至汉代,流传于全陕西各地。重点分布地区有关中的周至、朝邑、大

   剪纸艺术可溯源至汉代,流传于全陕西各地。重点分布地区有关中的周至、朝邑、大荔、蒲城、凤翔、岐山、千阳、宝鸡、乾县、永寿、旬邑、陕北的安塞、延川、靖边、定边、安边、洛川,陕南的紫阳等地县。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形式。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纸”,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传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无不包罗,直接反映出的是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安塞剪纸艺术家们多次赴世界各地访问表演,引起极中外友人的极大兴趣,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积贡献。安塞剪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被誉为“活化石”    和“地上文物”,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安塞剪纸,中国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纸。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称赞其为:“安塞剪纸,群芳母亲。民族之魂,陕北可寻,振我中华,无愧古今。”1993年,安塞县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安塞腰鼓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剪纸之魂
陕北年轻人结婚既隆重又热闹,窑洞里外贴满了大红喜字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剪纸老艺人对艺术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在我省,安塞的剪纸最为驰名,可安塞剪纸现在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年轻一代的安塞人已经不再了解剪纸,甚至不再喜欢。对学者和艺术家来说,剪纸老艺人们就像“活文物”似的,备受爱护,但是“人亡艺绝”的现象应设法回避。一剪刀的出现是为了裁剪布料,可一不小心,它被陕北婆姨拿去繁荣了剪纸。陕北安塞的剪纸最为有名。“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在安塞,剪纸已成为品评巧手妇女的标准。陕北的冬天是寒冷的,温暖在窑洞;陕北的黄土地是呆板的,活力在居家。过去男子走西口,为护家而打工。妇女主内持家,每逢节庆,就得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张红纸,在手里几经翻叠,一把挽花小剪上下交错,不一会儿,一张韵味十足的剪纸作品便出现在你的眼前。时逢喜庆,即使是孤身的老...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安塞现代农民画
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陕北农村妇女创造了经济方便、易于表达情感的剪纸艺术,用来装饰窑洞,美化生活空间。安塞剪纸具有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有窗花、窑顶花、衣物佩饰花样、婚嫁剪纸、神龛剪纸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花鸟、鱼虫、瓜果、家禽、走兽、人物等,集中反映出陕北的劳动生活和风情习俗。安塞现代农民画发源于陕北民间生活,由农家炕围画、锅台画、箱柜画等演变而来,是土生土长的现代民间艺术。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讲究装饰性,注重色彩效果,追求强烈的视觉印象。以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简练概括、用色大胆为突出特点,多用传统手法,再现出纯朴的民间气息,具有奇异独特的艺术效果和生命力。在创作过程中,多用剪纸手法,突出线条和用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厚重的艺术美感,产生纯粹的民间色彩境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文化部门的精心挖掘,剪纸与农民...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子长剪纸
子长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不画不刻,一把剪子可随心所欲地剪出无穷无尽的作品来。从技法上可分为粗犷古朴和细腻精巧两种风格;在内容上可分为花草禽兽和人物、故事两大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剪纸内容所涉及的视野也逐步拓宽,从传统的人鸟花草渐渐向政治、经济领域方面索取素材。今日的子长剪纸,不但喷吐出浓郁的黄土气息,同时可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建国后,剪纸虽然在城乡比较流行,但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剪纸水平才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县上先后举办了“子长县剪纸作品展览”、“子长县民间美术展览”、“子长县中小学生家长剪纸作品展览”,并参加了“延安地区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子长剪纸新秀张素娥的作品在“延安地区人口普查剪纸展览”上获优秀作品奖。剪纸艺术家井三朵在“延安地区剪纸展览”中,她的三种三十幅作品被美、德、法和中国美术馆收藏。井三朵的作品获陕西省民间美术作品一等奖,并...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民间剪纸
戏剧人物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