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甄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2
转发:0
评论:0
生平年幼时跟随父亲游宦于吴江、燕京、金陵等地,清兵入关,兵临江南,金陵陷落之时,父子奔逃至浙江绍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后曾任山西长子县县令,不久便罢官,游历大江南北,后半生几乎困居在吴地,生活极为穷苦。思想他抨击了专制制度:“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在经济上主张“富民”,认为“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潜书·考功》)“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潜书·宗孟》)唐甄著有《衡书》九十七篇,取权衡天下的意思,后又因处境困顿,改称《潜书》。《潜书》分上下卷,共97篇。其学问近于“陆、王”一系,对于时政、民生、实务多所论述。唐君毅于《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将唐甄与费密并称。参看熊秉真:〈从唐甄看个人经验对经世思想衍生之影响〉。

生平

年幼时跟随父亲游宦于吴江、燕京、金陵等地,清兵入关,兵临江南,金陵陷落之时,父子奔逃至浙江绍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后曾任山西长子县县令,不久便罢官,游历大江南北,后半生几乎困居在吴地,生活极为穷苦。

思想

他抨击了专制制度:“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

在经济上主张“富民”,认为“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潜书·考功》)“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潜书·宗孟》)

唐甄著有《衡书》九十七篇,取权衡天下的意思,后又因处境困顿,改称《潜书》。《潜书》分上下卷,共97篇。其学问近于“陆、王”一系,对于时政、民生、实务多所论述。唐君毅于《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将唐甄与费密并称。

参看

熊秉真:〈从唐甄看个人经验对经世思想衍生之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思想家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州(今通川区蒲家镇)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受逃犯牵连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唐甄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合称“清初蜀中三杰”。基本介绍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同称“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列为亘古以来包括孔子、孟子、鲁迅在内的一百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四川省达州(今通川区蒲家镇)人,是达州市“第一位帝师”唐瑜(明朝皇帝朱棣的老师,入蜀始祖)第十一代孙。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受逃犯牵连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
· 清初“鲁迅”有唐甄
唐甄家天下之道统与治统,几乎都是合拍的,政治层面的治统一直唯君,思想层面的道统也几乎唯君,正因道统与治统如是呼应,所以才让最坏制度的家天下绵延二千年。然则,非君思想也是有的,虽声音细微,却一直未曾消声,未曾断脉,孟子民贵君轻,常常唱响朝野;宋朝包公,曾对皇上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下。”到了明末清初,黄宗羲更是全盘否定君主制,“天下为害,君而已矣。”黄宗羲做了扬声器与放水坝,他把非君的声音放大了,把非君的堤坝拔开了,使得非君思想逐步声浪振地,洪流滔天。其实,在这愤怒声讨家天下罪恶者当中,还有一人,声名不卓,却不可遗忘,他对君主制的抨击相当猛烈,他就是唐甄,其生活年代与黄宗羲差不多,都是明末清初。唐甄的思想相当大胆,议论甚是剀切,谓之为清初的“鲁迅”,不为过。唐甄与鲁迅先生一样,也曾在体制内生活过。他是四川达州人,本来家资殷富,是当地望族,号称万金之产,张献忠兵屠四川,唐甄...
· 巴蜀文化—历史名人—唐甄
(1630-1704年)字铸万,达县人。明末清初著名进步思想家。清顺治十四年中举,任山西长治知县,与上司意见不合,上任10月即被革职。以后流离数省,生活极为清苦,晚年流寓江南卖文糊口。他对封建统治极为不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用30年时间写成《潜书》,无情揭露“君权神授”的谎言,指出“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自秦以来,凡帝王者皆贼也”。主张“抑尊”,要君王认识到人民是国之基础,明君要与广大平民农民平等相处,要像农民寒士一样“恶衣菲食”。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具有早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性质,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相当影响。
·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通川区蒲家镇)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唐甄是清代初期重要的社会启蒙思想家。他的一生“困于远游,厄于人事”历史地位(《潜书·潜存》),虽生活贫困潦倒,仍然专心究治天下之法,志在彰扬圣人之道。他的社会政治启蒙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历30年而成的《潜书》中。是书原为《衡书》13篇,“衡”表示“志在权衡天下”之意,后因“连蹇不遇”,只得将其潜存起来,遂加以补充,改名为《潜书》。《唐甄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潜书》共97篇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学术,重在阐发“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之学;下篇论政治,旨在讲求实治实功抑尊富民的治世之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