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网教您如何修家谱——家谱编修篇

2016-08-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10
转发:0
评论:0
族谱网教您如何修家谱——家谱编修篇,家谱编修【之一】——序言盛世修谱,家谱族谱作为与国家史志、地方史志并称为重要历史

族谱网教您如何修家谱——家谱编修篇

家谱编修【之一】——序言

盛世修谱,家谱族谱作为与国家史志、地方史志并称为重要历史载体,编修的意义极为重大: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本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本族由来。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本族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家族情况都有。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本族、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纂修族谱意义如此重大,古时祖先将其高度概括为“敬宗收族”。“敬宗”当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团结全体族人,使大家处于同一价值观念之下。

  家谱编修的时间间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族谱宜三十年一修。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修好一次族谱,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组织,二、经费,三、编辑,四、制作。

  下面,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加一叙述,但愿对大家能有一点点启发。需要指出的是,我觉得现在缺少一部修谱专论,特别是结合新时代现实的可具操作性的专论。再者,近年来,我接触了不少新修的族谱,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也使我感觉到有必要写一篇专论,以期规范。当然其中也借鉴了一些来自互联网的资料,但可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完善,所以,欢迎大家参与评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家谱编修实务【之二】——组织(上)

  组织,实际上是组织者和组织实施的统称,通俗地说,就是由谁来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

  修谱一般有倡修。倡修者或为族长,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发言权的杰出人士,也有对宗族事务非常热心的人。既有人倡议,家族就开始组织:不外是召开各房份代表会议,筹措经费,确定编辑班子,印刷班子等等,然后是调查、编辑、汇总、成稿、印刷。谱成之后,一般都要大摆宴席进行庆祝,全族人参加,称之“做谱酒”。

  应该指出的是,旧时修一次谱,花费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家族就是因为修了一次谱而倾尽族产,甚至举债。

家谱编修实务【之三】——组织(下)

新的时代必然有新的特点,现在,宗族已无实存的机构,那么如何组织修谱呢?

  依然得有倡修。每一件事的缘起总得有热心的人提议。我粗略作了一个总结,现在的倡修者,首先是宗族事务的热心者居多,其次是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然后是经济较富裕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

  既然已经有人倡议,召开筹备会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参加筹备会议的人员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首先是各房各份要有代表,其次是各地要有代表,再次是注意吸收各届的知名人士,尤以政、经为重。

  筹备会议要产生的成果应该是二项:第一,统一思想,确定族谱一定要修;第二,成立纂修族谱委员会(理事会),选举负责人。这个委员会(理事会)就是此次修谱的组织者。

  委员会(理事会)的负责人,或曰主任,或曰理事长,举足轻重,他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辈份高,说话比较有影响。这里一般有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这位长者本身工作能力就比较强,那么,由他负责班子的工作是很适宜的。还有一种情况,这位长者虽然辈份高,全族人也很尊敬他,也非得选他为主任(理事长)不可,但他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似乎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选举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执行主任(理事长),由他来做实际工作,这样,既照顾到了情绪,工作也有人抓了。

  修谱班子确定了以后,必然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会议事了。主要的任务有以下几项:第一,确定以主编为首的编辑班子;第二,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第三,组织协调普查工作;第四,组织审查族谱草稿;第五,印刷;第六,发谱,并组织庆祝活动。

  在日常组织管理之中,组织者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经费不足,如寻根不顺利,如有族人不愿意参加修谱……凡此种种,需要组织者以热心、细心、耐心和高超的工作艺术,良好的协调能力去解决。

  在修谱的组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二件事:首先是筹款,因为这是修谱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证,这一点,我会在下一部分有详细论述;其次是协调,因为修谱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各自的地位、身份、能力、性格、审美观、文化程度、热情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全族的应修人员认识水平也不一,这需要负责人首先要团结、协调好修谱班子,然后依靠全体族人,以自身的热情带动整个班子和全体族人的热情,修谱才会善始善终。

  修谱的最终成果是编纂出族谱。所以,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编辑,为此,组织者要尽全力支持和配合编辑的工作,尊重编辑,不干涉他们的工作,尽量为编辑们特别是主编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家谱编修实务【之四】——经费收支

  之所以先说开支,是因为大家要清楚修一次谱大概要花多少钱,据此来做一个预算,从而为筹措经费提供依据。

  经费问题含有三重意思:经费的筹措、经费的开支、经费的管理。

  一、经费开支。

  修谱当然要花钱,开支的范围大致有以下几项:

  1、印刷费。主要是印刷族谱的费用,这是修谱中最大的一项开支。

  2、办公费。包括修谱委员会(理事会)日常开支、打印费、宣传费、通讯费、水电费等。

  3、差旅费。主要是外调人员赴外调查族人基本情况和编辑出外查询资料所发生的费用。

  4、伙食费。主要是倡议修谱、集中议事和发谱、祭祖时聚餐的开支。

  5、人员工资。这项开支可有可无,主要是看大家议事时怎样决定,如果大家认为为修谱是对宗族尽爱心,无需报酬,这项费用即可不支出。它主要包括支付给修谱委员会(理事会)成员、编辑、普查员等的报酬。

  6、其他。

  二、经费来源

    经费从哪里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1、捐助。这是修谱的最大经济来源。捐助者当然大都是本族中经济比较富裕的。各族修谱总会有少数几个热心的族人首先站出来捐款,组织者要注意对这种行为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树其为榜样,大力宣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全体族人的经济状况进行摸底,这个底一般是好摸的,因为修谱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本就是各地、各房份的代表组成的,他们当然会熟悉本地、本房份族人的经济状况。拟出一份经济状况较好的族人名单,然后发请柬召集他们开会,鼓励他们为宗族献爱心,为此次修谱伸出热忱的双手。开这样的会,要注意策略和方法。首先,受邀请者一般都是经济比较富裕,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族人,所以,接待要热情、周到,但不能奢华;其次,会前要与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受邀者充分沟通,请他们作一些宣传,多讲鼓动的话,而且,要求他们捐款的数目尽量大一点,以此来带动全体受邀者;再次是要大力宣传和赞扬捐款的族人的善举,人家给了你钱,你要尽量给人家以名。

  2、人丁费。委员会(理事会)可以开会议一个标准,规定凡为入谱对象的族人每人缴纳一定的费用。标准不宜高,以每人5-20元为妥,也可以分出男丁、女丁不同的标准,如果捐款的数目比较大,足以支付修谱的开支,这项收费当然可以不收。

  3、售谱收入。即向族人征订族谱,拟定一个价格出售。应该注意的是要鼓励各家各户都拥着族谱,所以,价格要大大低于印刷的成本价。也同样,如果捐款的数目比较大,则可改为每户免费发放。

  三、经费管理、

    从上述的收支来看,经费的筹措应本着度支量收的原则。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纪律,完善开支计划、经手、审核、审批几道程序,定期公开明细帐目,让全体族人和捐款者放心。有些地方的修谱就是因为发生了收入不入帐、不按规定开支、不公开帐目等行为,从而导致族人有意见,以至修族中途夭折的事情发生。

  修谱结束之后,通过决算,经费一般都有盈余。这批钱数量不一,各族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1、设立“助学基金”、“敬老基金”、“济贫基金”等;

  2、修祠堂、修祖坟、祭祖;

  3、追加修谱人员报酬。

家谱编修实务【之五】——体例和格式

  族谱大致有二种体例:欧体和苏体。

  二种体例,并无原则上的区别,只是齿录编排上有所不同。

  欧体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世一提”,具体做法是,在齿录前画出世系图,以备检索。然后在编排齿录时,根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再编另一支的五代,编写了这五代,再编下一个五代,以此类推。

  苏体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具体做法是: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后排列,再第二世、第三世……以此类推。

  二种体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欧体,使人对自己的近亲的了解比较明了,苏体对自己的同辈的了解比较明了。我曾经作了比较,认为现在修谱,采用苏体为宜,但在采用苏体的同时,也应注意吸收欧体的长处,可以在齿录编排时详细注明房份支系,可以起到合二为一,优势互补的效果。

  无论欧体还是苏体,强化检索系统是关键。编辑应在族谱的目录、书眉等地方详加标注,使阅读者能顺利地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料。

  2、格式

  族谱的格式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首先在印刷上,可采用简化字横排,当然,如需照顾海外特别是台港澳族人的习惯,经过众族商议同意,也可采用竖排、繁体字,其次,语言、语法、标点符号也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当然,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两种版本并行,甚至再加上电子版三种版本通用,都已经成为可能。

    其次还有版式和印刷方法的问题,我比较倾向于用宣纸线装,但对现代印刷的样式同样不予排斥。

家谱编修实务【之六】——编辑步骤

一次修谱,重点是编辑,关键也是编辑。

  编辑应该是有一个班子的: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编辑若干。担任编辑,特别是担任主编的人,应该在古汉语、文笔、民间习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主编是编辑的核心,他应该负责全盘编辑工作,对各位编辑作出分工,对整本谱要构思一个整体思路,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

 

1、通读老谱。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阅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绘制世系图。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为你只有画完了世系图你才可能对老谱所载人员的房份、辈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时不会遗漏人员。

  画图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绘图纸,画很多横线分若干格(老谱有多少辈就分多少格),每格(横行)都写上这样的字辈;小方框中左边的字表示谱名,如“传森”、“家俊”;右边是字或名,比如“家俊”,字“彦堂”;方框后括号内的“传森3”,表示“家俊”是“普蕃”的第三子。把这些名字连结起来,就是一辈一辈。画好了整个图后,在普查现有人口时,心中就很清晰了,比如你要求普查员去家俊家……以后在编排齿录时,也不会发生次序上的颠倒。

  3、普查。普查就是将上一次修谱还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谱后到本次修谱时出生的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普查包括哪些内容呢?可到张氏寻祖大讲堂群下载相关表格及寻祖思维图表:

普查中,不是每项内容都是必填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行的“谱名”,普查对象如果是老谱已载人员,当然应该填写,如果是老谱之后出生的人员,就不能填写,谱名待普查结束后统一安取。

  4、整理普查资料。根据每一份普查表,撰写每位族人的条文。

  在整理普查资料时,要注意为族人安取谱名。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字辈,同一辈份的人取一个相同的字以示标志。这些作为辈份的字,连起来一般都是一首诗或格言警句。依照字辈取的名字,叫做“谱名”。

  每个人出生之后,父母都会为你取一个名字,或乳名,或长大以后的学名,这个名字也是你在日常工作当中的标志。每个人的名字或体现了父母的意志和审美观,或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观,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如果仅仅根据这些名字,你无法判断同族中人的辈份,所以,谱名便应运而生了。具体的做法是:同一辈份取这个相同的字,另用一个不同字组成谱名,他日常使用的名字作为名或字。

  谱名应由主编统一安取,这样就不会发生重复的现象。当然,有些人向主编提出他希望取一个什么样的谱名,只要不重名,不发生冲突,一般主编是可以满足他的这种要求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人出生后取的名字,本就是依据字辈来取,那么,取的人多了,就会发生重名的现象。比如我族“家”字辈,取“家有”的有十几个人,他们也没有别的名字。在修谱时,你又不能改他的名字,那怎么办呢?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采用同音字替代,替代的原则是老谱已取的不改,改动修老谱时还未出生的,同样都是在修老谱之后自取同一名字的,改年轻的,不改年长的,以此类推。

  5、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解放前的老谱一般有序言、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家规家训、坟山图、祠堂图、祀仪祀规、历史资料、艺文、跋、后记、世系(即人口资料)等等,各族各次修谱不尽相同,但大致如此。老谱的这些内容可以不全部录入新谱,孰留孰舍,主编要有一个基本态度,然后提交修谱委员会(理事会)讨论决定。

  6、整理老谱内容。老谱内各篇文章,全部是竖排、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将决定留下来的所有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7、搜集资料,撰写源流考。每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8、撰写《序言》。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

  9、编定所有内容,初成文稿。编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历次修谱序言,源流考证,本次及历史修谱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捐款人名单及金额,凡例,历史资料、字辈排行、齿录、艺文、跋、后记、附注。

  10、审稿。审稿一般由修谱委员会(理事会)召集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对草稿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即可定稿。

  11、印刷发谱。

  上述是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内容。当然,各族都有自己不尽相同的情况,当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顺序及内容。上述的工作步骤也可同时进行,次序也可颠倒,并无成规。

家谱编修实务【之七】——世系编录

  世系本来是一个书面语言,在有些族谱中也叫“齿录”,在族谱中,指的是人口资料。

  世系是族谱的核心,我们修谱就是要记录每一位族人的基本情况。那么齿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撰写格式应该是怎样的呢?以他谱姓氏举例说明:

  例一:

  十三世

  玉云三子

  传森 字养和。民国十五年(公元1927年)八月十七日寅时生,一九七二年(乙卯)十二月十八日亥时殁。葬家大湾祖茔甲山庚向。

  配李家美 罗塘乡李大公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8年)九月二十日吉时生,一九九一年)六月初六日未时殁。合葬家大湾祖茔甲山庚向。

  子三:家传、家昌、家俊

  女二:家华,适罗塘乡岳岗村姚继全,生二子兴林、兴军,女一兴芹;家珍,适义井乡义井村葛子清,生子一玉锁,女二德霞、德群。

  这是家父的世系。第一栏“十三世”是“传”字辈编号;第二栏“玉云三子”表示传森是玉云的第三个儿子,说明“身之所出”;第三栏“传森”是他本人的谱名;第四栏是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他的字(实际上就是日常大家称呼他的名字)、生卒时间、葬所志向,关于生卒时间的纪年方法,有庙号、公元、干支,老谱中只有庙号和干支,我们现在一定要加上公元,三种纪年方法可以一并使用,以便相互对照。

  第二行,是家母的齿录。第二栏“配”,表示这是传森的妻子。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的妻子都称“配”,“配”只指那些已经去世且没有改嫁的妻子,如果修谱时妻子还在世,叫“娶”,已经改嫁或离婚、出走的也叫“娶”;

  第三栏是家母的姓名,叫李家美;

  第四栏,首先是家母的基本情况,与男丁不同的是,外娶媳妇首先要注明她的父亲姓名和娘家所在地,以示根源和尊敬,然后同样是生卒时间、葬所志向。其次,在妻子之后,列出子女。比如家父和家母育有三子两女。因为男丁还要在后面列举世系,这里从简,然后是女儿,首先要写清楚女儿的名字,然后是注明她出嫁给了谁?生了几个孩子,叫什么。

  上述例子,基本上说明了世系的撰写原则、格式、内容。综合一下,用文字表达于下:

  1、谱名之左,用小字标明“某人第几子”,说明身之所出;

  2、谱名用黑体字标明,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字、号,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

  3、配偶之左,用小字标明“配”、“娶”,说明婚姻状况,配偶姓名用黑体字标明,与夫并列。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如果已离婚或改嫁,亦说明清楚;

  4、于母之后,注明子女。如某人有数偶,并各有子女,则子女各随母后。子女“夭”或“殇”,在其后加括号注明,不再撰写其齿录。子女出继,则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出为某某嗣”,子女受继于人,亦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抚某某第几子为嗣”;

  5、无子,以女儿入赘外姓为嗣,符合现行《婚姻法》之规定,应视为本族之人,在其谱名之左,注明“某某赘婿”,下仍用小字注明其原本姓名、籍贯。其子女,如随母姓,理属我族,如随父姓,亦在其母之后注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齿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谱网资深修谱师教您“如何通过互联网修族谱”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全国各地的修谱风潮开始悄然兴起,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利用“互联网”修家谱屡见不鲜,族谱网就是这样一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修谱续谱落到实处的平台。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我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互联网家谱的出现得以让传统纸质家谱有了更好的传承机会;得以让子孙后代用现代科学技术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得以让久违的亲情在互联网上重新连接。如何利用互联网修谱?互联网族谱相比传统族谱又有何优势?2月18日20:00,族谱网资深修谱师夏侯捷在直播间邀您一起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修族谱”。▲扫码进入直播间关于族谱网族谱网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宗族传承档案馆)。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
· 如何编修家谱族谱
如何编修家谱族谱修谱、续谱分几种情况一、是历来无谱。这类氏族,或因迁徙,与原郡望地失去联系,尔后又没有造过谱;或是因细分支脉,另地重新开基,既无文字记载,又没有重新造谱。这类氏族属抢救性修谱,重点应放在寻根问祖上,从调查、访问或网上查询入手,再从神轴、墓碑上找线索,加上健在长者回忆,将氏族来源、世系及变迁等情况进行梳理,修成新谱。否则稍有懈怠,时间越长,困难越大,必然中断族史,导致后裔不知其源,不明世系,其氏族必然紊乱,给后人留下遗憾!二、是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战乱等原因,原有家谱遭丢失,需重新修谱。这类氏族的老谱给先人或健在长者留有一些印象,但对氏族来源、发详地、变迁等情况亦难查询,其难度与无谱相差不多,亦应努力,付出艰辛,修成新谱。三、是有老谱存在,只需续编新的内容,属于续谱。这类氏族有基础,有修谱经验。当今续谱,应与时俱进,提出更高要求,增添新的内容,力求更加完善,更加完美。四、是...
· 家谱、族谱、宗谱附录与后记:家谱编修的收尾艺术
在编修家谱、族谱、宗谱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收集大量的参考和佐证资料,这些资料在修谱完成后该怎么处理呢?这时,附录就派上用场了,它不仅能为家谱增添更多的价值,还能帮助保留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信息。一、家谱附录:家族资料的宝藏附录是家谱正文内容后面附载的重要参考文献、图表和资料的集合。在新修家谱中,附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家谱正文的佐证、补充和说明。以下是附录的八种类型:1、旧谱谱序:收录旧家谱中的序言,为新家谱提供历史背景。2、家族重要文献资料:如风俗习惯、姓氏歌谣等,有助于了解家族的传统和文化。3、考证资料:收录关于家族历史考证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家谱的权威性。4、编修简报:记录家谱编修过程中的重要进展和决策,让读者了解编修的历程。5、奇闻轶事:收集记录家族中的趣闻轶事或口口相传的传说,增添家谱的趣味性。6、族人捐资收支表:记录家谱编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透明度。7、族人通讯录:提...
· 查家谱,修谱专业平台族谱网,喜迎双十一!
在历史上,由于战乱,人丁稀少,异地迁徙,相关事件,天灾等原因,造成一些人的家谱无从查起,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很多人想要寻根追溯自己的祖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宁波族谱网络打造的族谱网,就是这样的一个查谱平台,其功能非常的强大,能够让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找到自己的族谱,从而把家谱续上。1,查谱服务族谱网建有国内数一数二的族谱数据库,百家姓里几百个姓的族谱数据,打开族谱网网站,手机输入验证码登录以后,就可以在搜索框搜索自己的姓氏,如输入沈姓,韩姓后点击开始寻根,然后根据年代,地域(具体到省份县市),然后就可以看的一页一页的族谱了。在双十一期间,族谱网有黄金会员和钻石会员,黄金会员是98元/年,每天可查看3本族谱,下载族谱是8折优惠。钻石会员有2种,一种是138元/3个月,每天可以查看100本族谱,下载族谱享5折。新用户专享是398元/年,其他权利类似。族谱网拥有数十万本家谱,几千万页信息。能够...
· 编修家谱之:修谱是在修什么?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宗族谱牒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谱牒性文献可以有多种名称,如宗谱、族谱、家谱、世谱等,也可单独称作“谱”。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商代产生了谱牒性文件——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在《中国宗族研究入门》一书中,作者钱杭对“谱”做了如上阐述。他认为,当人们能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载本族的世系关系后,谱牒就开始出现了。最古老的家谱:甲骨文家谱在文字出现以前,据说是通过口耳相传和结绳记事明辨世系。商代甲骨文的出现,使家谱从口耳相传的口述家谱及结绳记事家谱阶段步入了文字记载的实物家谱阶段。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谱便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商代甲骨文家谱,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在殷商甲骨刻辞中,一般记载的是占卜、祭祀、狩猎等活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