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客家之源纪念馆及大谷关客家小镇在洛阳开工

2020-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0
转发:0
评论:0
客家之源纪念馆及大谷关客家小镇在洛阳开工,为打造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5月25日上午,客家之源纪念馆及大谷关客家小镇项目开

为打造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5月25日上午,客家之源纪念馆及大谷关客家小镇项目开工仪式在位于洛阳市伊滨经开区寇店镇水泉村的大谷关旧址举行。

据悉,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我省确定了加快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并明确了以洛阳大谷关等为依托,建设以寻根拜祖为主题的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游区。

洛阳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迁出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称“河洛郎”。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攻陷京师洛阳城,史称永嘉之乱。中原汉人离开西晋京师洛阳城,南过洛水,出大谷关,沿洛阳—南阳—襄阳古道到达江汉平原,史称“衣冠南渡”。离开了大谷关,标志离开了京师洛阳,离开了中原,离开了家乡,只得以“客”为家,逐步形成了客家人。以离开大谷关为标志,这些衣冠南渡者,就是后来客家人、闽南人和台湾河洛郎的第一批先民。大谷关即“八关”之一。东汉中平元年置“洛阳八关”,大谷关遗址位于西晋洛阳城南40余里,今寇店镇水泉村南,系汉魏晋时期由京都洛阳通往汝州、南阳、许昌的要道,也是永嘉之乱后,京师洛阳一带汉人南迁的主要通道。近年来,洛阳先后举办两届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大会,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洛阳客家祖源地”品牌,提升洛阳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据了解,客家之源纪念馆项目坐东面西,依山傍水,为汉代建筑风格,由客家之源纪念馆、姓氏文化园、围屋风情园三部分组成。其中,客家之源纪念馆以西晋时期发生的“衣冠南渡”事件为背景,采用现代声、光、影技术与文物复制品相结合的方式,还原客家人南迁的历史画面;姓氏文化园将设立姓氏宗祠,供客家人立碑、植树缅怀先人;围屋风情园将承担客家文化交流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等职能。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全球客家人及广大游客提供寻根朝圣、文化交流、会议商务、休闲旅游及餐饮住宿等全方位服务。

大谷关客家小镇规划范围约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6.83亿元,以打造“一关、一馆、一道、一台”为重点。一关,即大谷关,古代洛阳八大关之一,汉魏洛阳城的南大门,客家人南迁的出发地。一馆,即客家之源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189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客家人寻根祭祖,展示客家文化等。一道,即大谷古道,中原汉人离开西晋京师洛阳城,南过洛水,出大谷关,所走古道。一台,即烽火台。大谷关客家小镇在业态上由北至南分为三段,即水泉祈福段、重走古道段和古关寻源段。

根据计划,大谷关将在6月开工建设,9月底客家之源纪念馆与大谷古道初具规模,12月底客家之源纪念馆与大谷古道基本完工,2021年牡丹文化节前大谷关展示项目基本完工。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黄河文化的根亲地标,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和洛阳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打造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对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小镇香肴赣州茶馆
说起赣州的荼馆,很多老赣州还记忆犹新。过去,赣州的荼馆分两种。一种是寡荼馆,又称清荼馆,主要是卖荼水。荼客们喝荼每位一把小荼壶,或一碗盖碗荼,一个座位。下象棋、打扑克牌悉听尊便;店家管续水,喝荼的坐半天也不撵,茶馆的散座也听任搬动。喝荼的多是老人,放排的、种菜的、种花的、退休在家的,各行各业都有。早上进城卖完菜的老表,可以喝到中午,喝到荼水发白,老板娘照常续水。荼馆的周围可以看到卖菜的畚箕,一摞一摞的。特别要说一句,部分坐椅还可以躺下,或坐或卧,气氛宽松祥和。有的寡荼店请来南北词清唱班子,或者是采茶戏、东可戏、祁剧班子,清唱几出。费用在每把茶壶(或盖碗茶)里加五分或一角钱。自带茶叶的优惠茶水钱。有一段时间,寡茶让也出租被子,晚上住旅客,这种事连店老板自得其乐。另外一种叫茶馆、茶社或茶楼的,则是正规商号。古云:茶占茶点,茶必有点。卖茶的一般都会兼卖各种点心、面食。这类茶馆店面也宽大,但没有躺...
·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客家大锣鼓
民间音乐大锣鼓是大型的音乐演奏节目,千余年来在华南各地普遍流行。这种民间音乐艺术,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勤劳、朴实、团结、奋进的品质,表达了人们在艰苦环境求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愿望。大锣鼓的演奏,并不是单纯的敲锣打鼓,而是综合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四种乐器,在广东汉乐《百家春》、《上天梯》、《得胜令》等曲调的协奏下大汇奏,参加人数起码数十人。所用乐器有大鼓、中锣、铜鼓、大钹、小钹、碗锣、小铛点(属敲击乐);胡弦、二胡、板胡、头弦、京弦(属弦乐器);大、小唢呐、笛子(属管乐器);三弦、月弦、琵琶、秦弦等(属弹拨乐器)。演奏时,鼓是乐队的灵魂,任何乐器的起止、强弱、急缓,都要服从它的指挥。四种乐器大汇奏时,一起一伏各具技巧。鼓的示意五花八门,变化无穷,时而正敲,时而侧敲;时而叠板,时而行板;或悠扬,或奔放,动若车水马龙,静似平湖秋月,在广东汉乐系列曲的协奏下音韵和谐,旋律悠扬,令人...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源流研究简况
客家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原南迁的移民开始于什么时候?中原移民又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土著又有什么关系?客家与土著两种文化又是如何融合的?这些问题在历来的客家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存在着多种的看法。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综合诸家对客家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安发表时间为序,粗略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原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2."土著...
· 客家文化—客家渊源—客家方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客家话主要特点是:语音上...
· 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十赞客家妹
客家妹子真勤劳,裤脚挽起半天高;犁耙辘轴样样会,放下锄头拿镰刀。客家妹子会当家,精打细算顶呱呱;今日天晴防落水,一个钱当两个花。客家妹子手艺强,灶头锅尾有名堂;做个豆腐白又嫩,蒸出娘酒甜过糖。客家妹子好贤良,尊老爱幼记心房;上街买转两块粄,一块儿子一块娘。客家妹子最忠贞,专学芭蕉一条心;老公出门三五载,心如古井静又清。客家妹子热心,左邻右舍一家亲;脉人有难都会去,雪中送炭值千金。客家妹子爱读书,还细就知人之初;温柔大方有主见,会教子来会相夫。客家妹子有眼光,入城去经商;北京上海也敢去,脚踏楼梯步步上。客家妹子爱唱歌,隔山画眉也来和;山歌唱到广州府,唱出港台新加坡。客家妹子强中强,出得厅堂入厨房;梅州客都多秀女,高山打鼓名远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