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2021-04-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2
转发:0
评论:0
最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度成为话题人物。原因竟是曾经拒绝帮哥哥走后门被踢出家谱。事情是这样的,在格力2019届大学生入职大会上,董明珠称曾与亲哥20年没有往来,家谱里也没她了。起因是经销商找她的亲哥哥拿货,董明珠没同意,结果收到哥哥的绝交信,还被从家谱中除名。直到20年后哥哥生病后她去探望,两人才冰释前嫌。事情一经披露,顿时引来海量讨论。讨论的核心集中在两个:一、女性能不能进家谱?二、该不该给亲戚开后门帮忙?为了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小谱特地去找了几本解放前的家谱来看。从家谱中记录的名字看,上面确实是没有女性的。为什么?因为家族、宗族的概念是伴随姓氏发展而来的。中国最古老的八个姓氏: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都是女字旁。这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家族血缘是通过母亲和母亲的母亲来维系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

  最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度成为话题人物。

  原因竟是曾经拒绝帮哥哥走后门被踢出家谱。

  事情是这样的,在格力2019届大学生入职大会上,董明珠称曾与亲哥20年没有往来,家谱里也没她了。起因是经销商找她的亲哥哥拿货,董明珠没同意,结果收到哥哥的绝交信,还被从家谱中除名。直到20年后哥哥生病后她去探望,两人才冰释前嫌。

  事情一经,顿时引来海量讨论。

  讨论的核心集中在两个:

  一、女性能不能进家谱?

  二、该不该给亲戚开后门帮忙?

  为了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小谱特地去找了几本解放前的家谱来看。从家谱中记录的名字看,上面确实是没有女性的。

  「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为什么?

  因为家族、宗族的概念是伴随姓氏发展而来的。

  中国最古老的八个姓氏: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都是女字旁。

  这是远古母系社会的产物。家族血缘是通过母亲和母亲的母亲来维系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到了周代,随着国家组织的发展和礼法的完善,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族事务,越来越被男权所掌握。

  这一点从姓氏和国人姓名的演变就能看出。古老的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八个姓,逐渐发展出从官职、封地、爵位变化来的氏。而官职、封地、爵位,这些都是男性在建功立业后获得的,姓氏的权重也从代表血缘的“姓”,逐渐转移到代表地位的“氏”。

  当然,族谱、家谱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完善过程。总体来说,汉代萌发阶段,伴随魏晋隋唐的门阀制度而发展,在宋代理学兴起后逐渐完善,在明清最终成熟。

「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我们现在所能找到的族谱家谱大多是明清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女性地位低下,且女子终究是要嫁出去变成别人家的人。

  因此女性是没有资格被写进家谱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家谱,是指女性娘家的家谱。而所谓资格,是与男性相比较——没有出嫁前,在娘家家谱中,每个男丁都单列词条,而女性则只能依附于父亲名下,用“女三,适刘某”来表示“三女儿嫁给了刘家”。只记录女儿的数量和嫁给了谁,连名字都没有。

  出嫁之后,女性是可以作为丈夫的附属品被记录在夫家的家谱中的,但只记姓,不记名,信息量极少,也不会体现在世系图中。

  同时还规定:女子如果是原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基本信息;如果是续弦的继室,或是侧室、妾等小老婆,根本没资格被家谱提到,地位还要低下。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宗室贵女、被朝廷表彰过的诰命夫人、烈女、节妇,或是如秦良玉般立下战功的奇女子,不但能入家谱,还会有单独的传记来记录生平事迹,在家谱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记男不记女的家谱是不全面的,会给后人研究姓氏家族的发展带来资料上的缺失;还否定了女性为家庭、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家族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其中。

  1993年,湖北鄂州“槐荫堂”新编的《王氏宗谱》就将女性纳入家谱。谱中指出:“鉴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必须改变以前女儿不能上谱的规定,决定每户只生一个独生女的,其独生女可以上谱”。

  2003年,孔子世家第六次续修家谱,在江苏高淳举行了历史以来首次家族聚会,此次续修工作打破了以往只有男性才能入谱的惯例,不仅女性孔姓后裔可以入谱,其后代子女也同样可以写进家谱。

  这些年来,中国民间兴起了修谱热潮。越来越多的家族在修谱中结合国家政策,开始让女性入谱,既肯定了女性的贡献和作用,也体现出修谱者的与时俱进。

  「修谱说」董明珠被赶出家谱:是讲规矩还是坏了规矩?

  因此,董明珠不给亲戚开后门,看起来是“不讲规矩”。但打着亲戚的旗号走后门,这个“规矩”本身就不可取。

  而因为董明珠“不讲规矩”而把她赶出家谱,看似遵循了“族规”和“家训”,是“讲规矩”,实则是家族中的男性成员打着维护家族利益的名义来作威作福,逼迫董明珠就范的行为。

  旧有的宗族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是固步自封,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家规矩是如何炼成的
讲规矩:过庭之训某年某月某一天,天气晴朗,微风。孔子他儿子孔鲤小步走过院子,突然天空飘来俩字“站住”,孔鲤定睛一看,原来是父亲大人。孔子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路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后来,“孔鲤过庭”这一典故,用来指子女、学生接受家长、老师的教诲,被称作“庭训”、“诗礼垂询”,孔子后代称此为“祖训”,自称“诗礼传家”。孔子故宅诗礼堂孔府二堂:诗书礼乐立规矩:祖训箴规孔尚贤(尚字辈还有一位叫孔尚任的,他写了《桃花扇》),字象之,号希庵,别号龙宇。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封衍圣公。袭爵之后,孔尚贤立志要“远不负祖训,上不负国恩,下不负所学。”由于其八岁丧母,十四岁丧父,由祖母卫氏抚养长大,加
· 座席上的老规矩:为什么贵客要坐西边?
按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规矩要讲究的。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那桌上的主位是哪个位置呢?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南为尊,北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国之君主的座位,必须坐北朝南。其实我国古代的礼节,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来说,皇上以南面作为独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称尊,北面称臣。而主宾之礼则取东西方向,出于对宾客的尊敬,主人自坐东位;而让客人坐西位,即面东而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儿了。这个正座儿,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一定要留给家中辈分最高的人物。当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来区分座次,而是将座席面对门的位置定为上席。同席时,应以长辈、领导让为上席,背对门的位置
· 古代皇帝立太子有什么规矩?
古代皇帝如何立太子?是不是有什么规矩之类的?是不是随便那一个皇子都可以立太子呢?先来说一个关于明朝万历皇帝立太子的事。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当初想立郑贵妃为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郑贵妃的儿子立成太子。可是那个时候的万历皇帝胆子着实小了点,甭说改立太子了,就连提出这个意见的勇气都没有,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暗示他的大臣,旁敲侧击,希望能由他们的嘴里提出来,可是这些做大臣的就是不懂皇帝的心思。比方说吧,大臣说“皇上,咱们差不多该立一太子了,您看是不是就把长子封为太子啊?”您不知道,若是按长幼顺序,这立太子还真轮不到郑贵妃的儿子。所以万历赶紧说,“哎呀,孩子小,咱们再看看,再等等,不着急。”等过了几年,孩子长大了,大臣又开始了,“皇上,您看您这大儿子也长大了,咱们是不是还得立这个太子啊?”这万历皇帝一看扛不过去了,就说“行啊,立太子,不过咱不能一步到位,先封个王吧。但是呢,你看我有三个儿子,既然要封
· 老子是姓老还是姓李,族谱网学者说
历史上很多学者关于老子到底姓什么存在不同见解,其中汉代司马迁说:“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此说影响深远,已成定论。当今重要辞书《辞海》、《汉语大词典》及一些哲学史论著,均持此说。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又称老聃。“聃”音dan丹,《说文解字》:“聃,耳曼也。”段玉裁注:“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简单说,就是大耳朵。名耳,字聃,看来,老子的耳朵是很有特色的。传说,“老君耳长七
· 修谱时,封面上该印家谱?宗谱?还是族谱?
在修谱时,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该给所编修的谱取个什么名呢,是叫家谱?宗谱?还是族谱?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不都是一个意思吗?虽然用家谱、宗谱、族谱都没有错。但这3个词之是有区别的。一、家谱家谱这个词,既有广义,又有狭义。平时人们口头上所说的家谱,就是一个各类谱的广义称呼,家谱包含宗谱、族谱,以及家乘、谱牒等。当然,家乘一般不用做谱的名称,更多是作为一个称呼用在谱的扉页上,也用于谱局的一个标记而存在于谱上。谱牒一词则只会出现在谱的文献之中,泛指谱以及谱的各类资料总称,一般也不会用于谱的封面名称。所以家乘以及谱牒就不在这里详细讲述。狭义上的家谱单纯指家谱,即一个以小范围编修的谱的具体叫法。比如一个家庭因为脱离了原居地之后,单独想成立一个谱,这里就用家谱更为恰当。一般这种家谱人数以及世系的跨度都不会太大。用宗谱和族谱显然就不适合。简言之,以单个家谱为单位所编修的谱,就称为家谱。二、宗谱目前使用范围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