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只有三画的百家姓罕见姓氏“彡”,你知道怎么读吗?

2021-03-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12
转发:1
评论:0
中国有八个古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每一个古姓都衍生发展出无数个姓氏。百家姓中大部分姓氏都是由这八个古姓衍生而来。就拿其中的姜姓来说,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有一个三画姓氏,也是由姜姓繁衍而来,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读,目前也是一个极为稀有的姓氏。这个姓就是彡(shan)。彡姓的姓氏始祖是彡且(xiǎnzǐ),彡又读shǎn,又作“彡姐”,汉时陇西羌族部落名,以部落名为氏。后多简化为单姓“彡”或将上下合为一字为“𢒉...

  中国有八个古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每一个古姓都衍生发展出无数个姓氏。百家姓中大部分姓氏都是由这八个古姓衍生而来。

只有三画的百家姓罕见姓氏“彡”,你知道怎么读吗?

  就拿其中的姜姓来说,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有一个三画姓氏,也是由姜姓繁衍而来,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读,目前也是一个极为稀有的姓氏。

  这个姓就是彡(shan)。

  彡姓的姓氏始祖是彡且(xiǎn zǐ),彡又读shǎn,又作“彡姐”,汉时陇西羌族部落名,以部落名为氏。后多简化为单姓“彡”或将上下合为一字为“𢒉”

  关于彡姓,还有一段很有趣味的传说。

  明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湖北公安有一个叫彡茂的学子,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殿试。

  《万历野获编》记载:“天顺甲科,有进士彡茂登第,时宪宗新即位,怪其姓罕见,问之首揆李贤,对云:‘此字音陕,然而韵书未之见也!’”

  

只有三画的百家姓罕见姓氏“彡”,你知道怎么读吗?

明宪宗朱见深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刚刚即位的明宪宗朱见深批阅进士试卷,不认识“彡”字,就问身边的文选司郎中李贤.

  李贤回答了皇帝:“这个字读音为‘shan’,但是很多字典里都没收录。”

  明宪宗朱见深觉得“彡”姓太生僻罕见,于是就赐彡茂改姓陕氏。

  这个段子并非空穴来风。

  据《公安县志》记载:“陕茂,字一清。少有奇童之目……初姓彡,上问阁臣,以‘陕’对,上命即用‘陕’字,茂家遂有天朝赐姓额。”

  

只有三画的百家姓罕见姓氏“彡”,你知道怎么读吗?

  陕茂考中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户部主事,后改任汉中知府,任内“廉洁爱人”,皇帝诏令回京。

  后升任布政司参议,卒于任内,榇(chèn棺材)归,哭送者不绝。

  陕茂的玄孙陕嗣宗,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也是一位“正直不苟”的清官。

  彡姓在今天依旧是稀有姓氏,山东有一些彡姓后裔,至今仍坚持使用这个罕见而古老的姓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姓氏“淦”怎么读,你知道吗?
前几天,#黄圣依把淦读成筋#登上了微博热搜原来是黄圣依在录制《乘风破浪的姐姐》时,经常说“筋”这个字,起初工作人员以为是她抽筋了,后来才知道在说“淦”,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很多网友留言表示,自己也不会读这个字,有的网友以为读tú,有的以为读gǔn……这个字,你们答对了吗?正确读音淦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gàn,总笔画数为11。基本意思是水渗入船中。出自《说文》段玉裁注:“水入船中,必由朕(舟缝)而入。淦者,浸淫随理之意。”引申为捕鱼或打渔。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淦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当代年轻人以淦为感叹词,表达情绪。使用情况用于地名、水名、人名,姓氏。如:两弹一星元勋、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历史人物孙嘉淦等;江西的淦江、新淦等;姓氏淦姓等。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易读错的字,一不小心就会闹笑话。
· “牟”姓氏怎么读,你知道吗?
牟姓氏的2种读音:1.mù(世代流传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2.móu(汉族部分方言区有此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福建、贵州。少数民族也有牟姓,发音主要为“móu”。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发祥于山东地区,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七位,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左右。牟姓是发祥于今山东的古老姓氏。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牟姓一直以山东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省份迁衍。战国时齐有大夫名牟辛,西汉有经学博士牟卿,东汉有乐安临济(今山东省济阳)人、太尉牟融及其子牟纡,还有北海安丘(今属山东)人、经学家牟长及其子牟麟。通过这些见诸史册的名人籍贯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牟”姓氏怎么读,你知道吗?
牟姓氏的2种读音:1.mù(世代流传读音,西南方言区也保持了去声的声调,而没有随方言习惯变化)自分封牟子国起即有此读音,分布于山东、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福建、东北三省等地区。2.móu(汉族部分方言区有此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福建、贵州。少数民族也有牟姓,发音主要为“móu”。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发祥于山东地区,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七位,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左右。牟姓是发祥于今山东的古老姓氏。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牟姓一直以山东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省份迁衍。战国时齐有大夫名牟辛,西汉有经学博士牟卿,东汉有乐安临济(今山东省济阳)人、太尉牟融及其子牟纡,还有北海安丘(今属山东)人、经学家牟长及其子牟麟。通过这些见诸史册的名人籍贯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你姓杜吗?知道“杜姓”怎么来的吗?
我国历史久远,关于姓氏文化就有千年500多个。那么各位看官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比如说“杜姓”,姓杜的朋友知道姓氏的来源吗?今天小编来给姓杜的朋友讲述“杜姓”的来源。一、杜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
· 中国罕见姓氏:震惊你三观的冷门姓氏,你知道几个?
众所周知,《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国人姓氏的文章。据历史记载,成文于北宋初。一开始收集姓氏411个,后面慢慢增加到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事实上中国的姓氏可不止这些,最多的时候高达七千多个,当然其中的有些姓氏,如果按照现在的理解,起名字反而成了大问题,不是个文化人,还真起不好名字了。一.王子。一出生就头顶着王子的光环,霸气外露。《姓源》说,姓“王子”的是郑大夫王子伯廖的后代。到现在为止将公孙,西门等作为复姓的人很多,但是将王子、王孙作为姓氏的人没有,因为这些人统一改姓王了,没想到吧。二.“操”姓。这个姓可以说极为独特,有人说是源于曹操,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小编曾经的高中就有一位操姓的同学,当时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为“老操”。当然,由于现在这个字的滥用,让其有了一些不太好的含义。三.“老”姓。有人说这个姓氏来源于老子,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关于老姓的来源,有很多种不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