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正好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大好时机,所以趁着阳光正好,有假期的时候,约上朋友,或带上家人,一起出门踏青。
踏青是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踏青的起源,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青也成为了民俗活动,汉代基本上承袭了先秦的“迎春”的习俗,魏晋以后,上巳节改定为三月初三日,上巳节的古俗逐渐被水滨裢禊、曲水流觞、踏青等活动取代,而成为游春娱乐的盛会。
到了隋唐时期,踏青也是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士女游春活动是最多的,大约是从唐朝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像是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中就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了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宋朝踏青,大多都集中在清明节,元代,踏青是一种常见的民间体育活动,明代的踏青就与宋代一样,主要借清明节扫墓时进行。此外,踏青时节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内容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