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省六部九卿制:古代官制你理解多少?

2024-11-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1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官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省六部九卿制更是其核心之一。这一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才能。本文将从三省六部九卿制的具体体现、优势与劣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

三省六部制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于开皇元年(581年)由隋文帝杨坚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此后经历代修缮,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它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的一种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九卿制:古代官制你理解多少?

二:组织架构

三省六部↓↓↓

古代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官制,由文帝确立,唐太宗完善。唐宋时期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所谓“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三省”各有其职能: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 ①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为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 ②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如认为不当,可封驳,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是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原度支)、刑(原都官)、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六部各设一名长官尚书,并设侍郎作为尚书的助手。【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九卿↓↓↓

九卿制度起源于周朝,历经多个阶段演变,是古代政府机构的骨干。九卿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和少府。汉代沿袭秦制,但官职名称有所变化,如奉常改为太常,郎中令改为光禄勋等。九卿分别负责礼仪、警卫、财政等事务。随着历史发展,九卿的地位逐渐转变,但仍保持其在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三省六部九卿制:古代官制你理解多少?

三:特点与评价

  1. 特点

    • 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这种分工提高了办事效率。

    • 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三省之间既相互限制,又互为补充。中书省颁布诏令后,门下省有权进行审核,如认为不当可驳回。这种设置确保了政令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 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三省六部制将原来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这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皇权的权威

  2. 评价

    • 积极方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封建皇权。此外,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

    • 消极方面三省六部制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官僚机构庞大可能导致效率低下;政令传递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可能失去灵活性和及时性。此外,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皇权的不断集中,宰相权力不断受到削弱,这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衰落。

三省六部九卿制:古代官制你理解多少?


四:优劣势

优势

  1. 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六部制通过三省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了决策与执行的紧密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六部则进一步细分了各项政务,确保国家运转有序。

  2. 相互制约,防止专权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向皇帝负责。这种制度设计有效地防止了宰相或某一部门专权,维护了皇权的权威。

  3. 传承与发展:三省六部制是在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三公九卿制的优点,同时进行了创新和完善。这一制度在唐朝以后虽然多有变化,但基本沿用着整体框架设置,直至清末。

劣势

  1.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尽管三省六部制在分工和制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仍然存在。当皇权过于强大时,可能会削弱相权,导致政治腐败和专制主义。

  2. 制度僵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三省六部制逐渐变得僵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皇帝为了加强集权,往往绕过三省六部直接发布命令,导致这一制度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作用。

  3. 官员腐败尽管三省六部制在理论上能够防止官员腐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官员之间的勾结和利益输送,腐败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省六部九卿制:古代中央官制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职能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由文帝确立,唐太宗完善。它是唐宋时期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所谓“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三省”各有其职能。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如认为不当,可封,可以加以驳正,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颁布执行。三省互相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向皇帝负责。其长官分别称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丞相。“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门。长官皆称为“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大致相当于现代人事部的职能;户部掌管户籍、财...
· 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书每部各辖哪些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而吏部就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加上人社部;礼部就相当于文化部加上教育部、外交部;刑部就相当于政法委加上公安部、法院、司法部;户部就相当于财政部加上税务总局、民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兵部就相当于国防部加上国家安全部;工部就相当于今天的发改委加上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
· 汉朝政治: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帝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掌皇室财政)。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又称内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
· 汉朝官制中的九卿是哪九卿?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太常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官名秩俸印件掌职太常卿,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太常丞,秩俸千石,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赞飨,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掌赞天子。礼官大夫,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太常掾,秩俸四百石,铜印黑绶,助太常丞。掌故,秩俸六百石,铜印黑绶,主政事。均...
·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重要的官僚制度,从隋朝延续到清朝末年。三省分为: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六部分为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隋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