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衢州徐氏家谱源流文化的研究

2016-09-0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2
转发:0
评论:0
衢州徐氏家谱源流文化的研究,   说到徐氏,大家必然会想到衢州,龙游,灵山。衢州古称信安,因信安溪而得名。是
      说到徐氏,大家必然会想到衢州,龙游,灵山。衢州古称信安,因信安溪而得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6000年文明史,1800年的建城史。然而衢州是文明传承史并非从衢州为中心的,是以其支县龙游自东向西的传承。先龙游后衢州在江山,常山,开化。龙游故姑篾,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更名龙丘县。公元931年(五代吴越宝正六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
衢州徐氏家谱源流文化的研究
    说到龙游必定要提徐氏,徐氏始于皇帝九世孙伯益曾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型为嬴。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城,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偃王爱民,施行仁政,得三十六诸侯的拥戴。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兵伐周,周穆王正于瑶池之上,得信后,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生灵涂炭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宝宗继续治理徐国。传至四十四世章禹为吴国所灭,因若木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
    那么龙游徐氏到底始于谁,根据韩愈的徐偃王庙碑的记载,【支縣龍丘有偃王遺廟或曰偃王之逃戰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棄玉幾研於會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執於吳徐之公族子弟散之徐揚二州間即其居立廟雲】由此可见龙游徐氏始于徐偃王或徐子章禹,这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龙游当时为姑篾国,为越国的附属国。姑篾本是山东泗水以南的一个古老国度,是蚩尤族的后裔。古徐国的统治范围也在山东泗水,由此可以联想到拥戴徐偃王的三十六个诸侯可能也包括姑篾国在内。因徐国的战败,姑篾国必定失去了强有力的靠山。徐人的南迁同时姑篾国也随之南移,那么龙游的姑篾国就是徐人南迁的落脚点。这里并非肯定徐偃王南迁至龙游,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移的姑篾国龙游是他的落脚点,其中也包括徐国的公侯子弟。
    在龙游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徐偃王是城隍爷的舅舅,每年的正月廿偃王诞辰之日,龙游的先民敲锣打鼓抬着城隍爷上偃王庙给偃王拜寿。】城隍爷是保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城隍爷即代表当地土著,我们可以联想当地土著即是姑篾国,那么徐国和姑篾国应该存在连襟关系。徐子章禹失国,姑篾国必定是他寻求帮助的理想目标。
综上可以得出春秋徐人的南迁,肯定来到了龙游。
    除了龙游徐姓始自偃王或徐子章禹的说法,还有就是各家宗谱所提到的徐元洎。【元洎為今過江祖漢拜秘書監轉郎江夏太守贈光祿大夫元洎生壽仕漢平陽太守壽生悌雁門太守轉幽州刺史封始興侯悌生宏為扶風太守轉驃騎將軍安漢侯宏生升仕漢持節都督河北青幽雍並冀六州軍事鎮北大將軍漢陽侯升生饒漢散騎常侍轉尚書左僕射封丹陽侯饒生本廬陵太守轉江夏刺史贈金紫光祿大夫封太末侯本生洪衢州太守洪生務分派居十郡】汉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自江北渡江而来至今2000余年,子孙繁衍60余代。但是灵山现有徐氏真正的繁衍是从南宋初年113世开始的。元洎生壽,壽生悌,悌生宏,宏生升,升生饒,饒生本,本生五子分析五郡,五子洪生务居福建莆田,务生光,珍,光生强,邱,邱复居灵山,邱生壶,壶生珍,珍生僖,僖生伯珍,仲瑰,叔璿,季珍,仲瑰生佃夫,思齐,佃夫生浪之,浪之生林甫,林甫生宗,向,宗生环玉,楚玉【即安贞】,楚玉生惠明,知新,惠民生猷,猷生景,景生逊,逊生茁,茁生强,强生陈,陈生佑之,佑之生潘,潘生七子【这里的潘公和其子七子与衢州徐徽言家族的七世祖潘公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中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人为的因素,有待考证。灵山现有徐氏是潘四子瓇的后裔,到112世崇公生三子,清之,濂之,渐之。这才是灵山真正的开始发族。从70世元洎公到112世崇公共43代1200多年的时间虽然有不少外迁的,但总体来说是单传的,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其中还出现了南州徐氏当中的潘公及其七子,根据南州徐氏宗谱记载,徐徽言曾孙叔昭第五子卿衢出继灵山殿前徐,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灵山徐氏南州徐氏两者当中必定存在着关联。徐元洎迁龙游是肯定的,灵山现有徐氏出自徐元洎也是肯定的。但我们要了解灵山现有徐氏为何如此势单,在这里我认为灵山现有徐氏是反复复迁而来,并非自元洎公一直就居住在灵山。关于灵山徐氏还待近一步的考证。
灵山徐氏分迁支派。
75世。球公迁东阳。天公迁荣阳。柱公居豫章。冯公迁彝陵。亳公迁颍川
76世。佳公迁武陵。快公迁琅琊。
77世。承公迁会稽【今绍兴】。 盛公迁洪州【今江西南昌】【江山双溪徐氏为盛公之裔,南宋咸淳状元徐元杰曾孙明洪武间监察御史121世徐汝舟迁居须江双溪,今江山茅贩】。攀公居吴郡【今苏州】。琪居东阳【今金华东阳】【其孙賨复迁衢州,其曾孙80世徐常晔为治谱供奉史,有本宗表留世】。简公迁甘泉。
78世。费公迁婺州【今金华】 务公迁福建莆田【其孙邱复迁祖居灵山】。彪公迁汉阳。文昌公迁平原。
87世。锑公迁本邑高景。铜公迁本邑上铺。
89世。楚玉公即安贞迁湖南平江。环玉公迁安徽亳州。
90世。放公为衢州刺史,唐开元间复修灵山偃王庙,先居衢城曲坊巷,后迁开化。
94世。稷夫公迁龙泉西溪头盖竹洋。军公迁龙泉。
95世。邈公迁天台。
100世。环公居浦城房尾。
101世。符公迁兰溪。策公迁义乌。泽迁永康南义丰乡坡塘。洚公迁金华小清。
102世。温公迁开化其3世善猷公迁遂昌,17世复迁江山湖前。仁富公迁龙泉西溪。
104世。逢吉公迁衢城西河。伯川公迁东阳。
107世。贵安公迁武义履坦
110世。和德公为河南节度使迁居河南,其子大兴公复迁常山南壁。
113世。国镇公迁常山彤弓山。
徐安贞世系列举
湖南平江世系。
元洎———寿———悌-------弼——升———饶---------本------洪——著———珠———伍———温———期———喜———稔——道胤——乐债———仙———律——大乐——伯游——世茂——处寂---------安贞
天台八族及东阳前城徐氏世系
元洎------寿-----悌-------弘-------升-------饶------本-------琪------熙------曾朴-------信宝------茂------齐-------明------哲-------【】-------伯珍--------容盛------仪安---------和顺--------开---------房--------楚玉
龙游灵山世系
元洎--------壽--------悌---------升--------饒---------本------洪-------务----------光-------邱-------壶-------珍------僖--------仲瑰-------佃夫--------浪之--------林甫-----宗-----楚玉
以上龙游徐氏探讨,支派世系列举供宗亲探讨,有不实之处请谅解。
    衢州除龙游灵山,南宗祖庭的支系旁多以外。还有支派重多的要数南州徐氏。
    南徐氏载【南州徐氏為南州郡,唐建中初有祖資公自彭城徒潤州丹陽城號南州徐氏。其子孫遂為南州郡,稱南州徐氏。傳六世五代時祖練公,官錢氏拜太守,因官於衢家焉,居衣錦裏號官堂仍稱南州徐氏。十世祖泌公進士第,十三世祖量公救太原死節,拜節度使吳興郡國公。量傳潛言,徽言。徽言守晉寧死節,拜節度使謚忠壯。潛言傳嚞公,進士第官拜禦史,兼勸尚書。嚞公傳大節,大順等六子。大節官拜湖南市舶提舉,大順官奉化知縣出繼徽言子岡公為嗣。大順傳叔昭,進士第,官拜監察禦史。十世祖泌公至十七世祖叔昭,為八世進士,十三世祖量公祖孫三代殉國難,及忠壯公祖孫三代殉節,為一門忠孝。故有八世進士第一門忠孝府。】
    徐徽言(1093—1129),字彦猷,西安(今市区)人。宋代抗金名将。少怀壮志,刻苦学文练武。15岁时“武举绝伦及第”,成为衢州第一位武状元,从此走上了保疆卫国之路。大观二年(1108)应诏,赐“武举绝伦及第”,历任保德军(今属山西省)监押等职。靖康元年(1126)升武经郎,知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兼岚(岚州,今山西岚县)石(石州,今山西离石县)路沿边安抚使。不久,钦宗割让河东、河西两路等黄河以北州府,军民震惊悲愤,徽言毅然挥师收复河西路麟、府、丰三州及岚、石等州。次年,北宋覆灭,徽言与汾、晋(均属山西省)一带民间勇士数十万相约收复失地。徽言与太原路兵马都监孙昂誓死抗击,杀敌甚多,不幸被俘。金帅娄宿令徽宗亲信劝降,徽言厉声斥责。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徽言忠贞壮烈,威震海内。高宗叹道:“徐徽言报国死封疆,临难不屈,忠贯日月,过于颜真卿、段秀实远矣,不有以宠之,何以劝忠,昭示来世。”追赠晋州观察使,谥忠壮,再赠彰化军节度。今衢县石室徐忠壮公祠,有朱熹题词“忠贯日月”。
南州徐氏徐徽言世系。
资【丹阳南州始祖】--------真-------荣------范------元-----练【衢州始祖】---------潘-------珣【潘四子】-------廷捷【珣长子】-------泌【廷捷长子】------庸【泌长子】------迈--------【庸三子】-------量【迈四子】-------徽言【量四子】
   南州徐氏分派。【此处只列徽言公次兄潜言公次子嚞公后裔,为忠壮之裔也】
   石室徐氏。始祖徐叔昭,又名徐襄,南州十七世孙,徐徽言曾孙。淳祐进士,官监察御史,归老居石室。明景泰二年(1455)分支全旺虞淤山。明万历八年(1580)分支大洲下板固。清咸丰时从板固分支大路底。万历十八年(1590)从石室分支大洲殿后山。 
   灰坪徐氏。始祖徐立可,南州十九世孙,于南宋咸淳元年始迁衢州灰坪.分支本乡附近村及上方,庙前,石梁杨家源,云溪,淳安,龙游。 
   坑头徐氏 始祖徐辛,南州徐氏十九世孙,于宋末从官塘迁入。 
   东京徐氏 始祖徐旺恭,于明初从石室迁就玳郾山根,其子荣玉分支东京。 
   川坑徐氏 始祖徐敏,南州二十一世孙,于明初庐墓于此,遂家于川坑(今周家乡)。 
   浮石徐家坞徐氏 始祖徐志英,南州徐氏二十一世孙,元至正间(1341—1368)从官塘迁至。 
   上方葱口徐氏 始祖徐铦,南州徐氏二十一世孙,于明初迁上方葱口,分支前山,龙迥等地。 
   上方山顶徐氏 始祖徐望,南州徐氏二十一世孙,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20)从官塘迁入。 
   安仁上欧塘徐氏 始祖徐寿国,南州徐氏二十二世孙,于明洪武间从官塘进入。 
   洞庭西山,始祖徐嚞,南州十五世孙。徐徽言继子,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任平江府太守,病逝后葬于西山堂里村. 
遂昌高平徐氏,始祖徐复,南州徐氏十八世孙,南宋时从官塘迁入 
   杭州钱塘徐氏,始祖徐捷,南州十七世孙,南宋时从官塘迁入
以上有不妥之处请宗亲核实校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谱研究-东鲁徐氏家谱
东鲁,系地域名,一说是任城(今济宁),一说是兖州,一般泛指今邹城、曲阜、兖州、济宁一带。发脉于此的徐氏,号称东鲁徐氏。据《徐氏族谱》载,东鲁徐氏的始祖为辟公,系孟子的著名弟子。原居东海(今邹城),后迁邾国,遂演变为鲁,距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生生不息,世代兴旺,成为著称海内的一方之望族。根据多种版本的《徐氏族谱》记载,自虞舜丙戌年~公元2005年,共计4260年,为徐氏得姓以来的总年数。而东鲁徐氏统系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分为两大历史阶段。自周显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45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计1716年,为第一阶段。期间从辟公肇始,历战国、秦、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朝代,虽然长达近2000年,但一直定居于东鲁一带,远迁者甚少,形成了稳固的东鲁统系。自洪武四年(1371年)~2005年,计634年,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50多年,为东鲁统系大迁徙、大发展的鼎盛历...
· 家谱研究-崇邑徐氏家谱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
· 浙江省-衢州-开化徐珪
徐珪(生卒年未详),字良璧,号翠岩,开化人。幼从名师,胸怀壮志。明弘治六年(1493)贡士,署唐县(今属河北省)教事。严立规则,督生员苦学。十一年,任福建省考官,选拔人才,均属优秀。后任福建罗源县尹,督军剿平海盗,且筑城备后患,百姓安居。指挥齐贤骄横无道,部属控诉,官吏不敢受理。珪受命查办,齐贤令人行贿,珪愤然拒绝,道:“刑法以惩罪犯,岂可凭贿幸免?”终严惩不贷。十七年,漳南不靖,府县需派兵民捍卫,督责甚急。珪云:“责过急,民无备而不安,必生祸患。”因处置得宜,府县中仅罗源安然无患,县民倍加敬爱。屡受荐举,不久升知钦州(今属广西)。钦州濒海,与交州(今属广西)南接壤。民困,常逃往谋生。珪轻徭薄赋,以苏民困为己任,百业渐复,民得安居乐业。近海疍民多捕鱼为业,官增渔税,久而渔业骤衰,税犹倍增,疍民苦不堪言。珪恢复薄税,渔业复兴,百姓集资建造“还鱼亭”。任职五年,以疾病求退养,县民恳留,留其屣以...
· 文化-南朝东海徐氏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世族普遍重视文化素养,到南朝世族在政治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下,转而退守文化优势。因此,家族文学兴盛成为南朝尤其是刘、宋后的特殊的社会现象。本文以南朝世族兴衰过程为背景,由东海郯城徐氏家族的兴起进而论述徐氏文学家族的形成及其文学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试图对东海徐氏家族文学作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第一部分从徐氏家族成员的世系入手理清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徐氏家族成员生平和个性品格,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整体把握。第二部分主要论南朝东海徐氏家学门风,徐氏家族自形成以来,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展开魏晋南北朝世族普遍重视文化素养,到南朝世族在政治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下,转而退守文化优势。因此,家族文学兴盛成为南朝尤其是刘、宋后的特殊的社会现象。本文以南朝世族兴衰过程为背景,由东海郯城徐氏家族的兴起进而论述徐氏文学家族的形成及其文学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试图对东海徐氏家族文学...
· 浙江省-衢州-龙游徐伯珍
徐伯珍(414—497),字文楚,太末(今龙游)人。父祖并为东阳郡掾史。伯珍幼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笋壳、箬叶学书,专心致志。一日山洪暴发,漂溺房舍,村人皆避走,伯珍却累床而坐,读书不辍。叔父潘之与颜延之友善,于祛蒙山筑精舍讲学。伯珍前往就学,积十年之功,精通经史,好释氏老庄之学,兼明道术,游学之士,慕名求教。隐士沈俨就其好友顾欢挑选《尚书》中疑难章句,登门求教,伯珍一一解答,具有条理。为士子所崇仰,受业门生千余人。早年丧妻不复娶,以曾参自比。宅南九里有九岩山为后汉龙丘苌隐居之处,伯珍移居之。南齐永明二年(484)刺史豫章王欲任以议曹从事,不就。安于贫寒,兄弟四人,白首相聚,时人呼为四皓,著有《周易问答》。因其对乡邦文献影响巨大,太末县地域后来将他和龙丘苌、徐安贞立三贤祠祭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