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来历从历史文献来看主要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是关于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与随臣介子推的故事,和“清明柳、寒食节”有关。
从历史传说中的故事来看,当年的晋文公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在外面携随臣介子推一起在外流亡,在晋文公流亡的途中到了一个很荒芜的地方又饿又累,实在找不到吃的东西,这时候介子推偷偷的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下来煮成了肉汤,献给了重耳,他吃了之后慢慢的恢复了精神,在当他知道肉是介子推的腿肉的时候流下了眼泪。事过之后又因为介子推隐居室外,在晋文公要为他加官进爵时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当时第二年当朝国君和大家一起上山来祭拜他,而当年介子推被焚烧依靠的老柳树居然也死而复生,于是也有了“清明柳”的说法,之后每次清明的时候大家都会折下几枝杨柳条戴在自己的头上,从此以后每年清明节百姓都争相效仿表达怀念,从历史考证上这个传说虽也是有据可考,但也有专家否认这样的说法。
此外,清明传说的说法在我国各地还都有着不同版本的说法除了介子推周边还有关于大禹治水、饮食、赐福驱疫的、纪念稼穑耕作、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等,在历代清明节文化发展来看,一些传统的节日大多会被融入一个“起源说”,但实际来有些传说说法也可能晚于节日的实际诞生,也可能会是后人构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