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地区的清明果从传统做法上有甜和咸两种方式,在通过采集山野或田间的艾草清洗捣烂取汁和晾干的水磨糯米粉,均匀搅拌并合成皮来进行包馅。在浙江一带的清明果的形状上大多为圆形为主,而用料上则也会和其他地区略有些区别。
浙江在从古代到现代清明节上坟带清明果是必不可少的,清明果在浙江也叫做清明团子、青团,这得益于做法上主要会制作成圆形的形状,这类加入了艾草或鼠鞠草而做成的清明果,再包如香甜可口的包馅之后还具有不少的养身功能,如艾草性味辛、温、苦,可入肝、脾、肾,而鼠麴草则性平和有降压、化痰、止咳、去风功效。加入不同风味的馅营养则更加丰富。
从做法细分上主要有两种:
1、通过艾蒿或鼠曲草捣烂之后得到植物的汁液,然后将晾干的大米粉、糯米粉均匀搅拌柔和之后制作成清明果的皮,之后用于包馅的制作
2、也是通过糯米粉或大米粉柔和之后来做成清明果的皮料,不加艾草,然后包馅制作成清明果,这在浙江地区见到的不多,在一些地方称为“白清明果”
而制作的馅料上:
● 咸味的馅 —— 主要用到:时令的春笋以及豆腐、大蒜、雪菜,要剁成较为细小的颗粒
● 甜味的馅 —— 用高压锅压的红豆,有时候还会加入冰糖或白糖等甜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