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吴性诚曾写下一首《放纸鸢》的诗,描写了蓝天空远,纸鸢遥飞,孩童嬉闹,春意盎然。其原诗如下:
回首江乡记昔年,春风一线引飞鸢。
乍看霁色三山地,却放秋光九月天。
几处儿童喧海畔,满空鱼鸟透云边。
旁人莫笑凌霄晚,万里扶摇正洒然。
放纸鸢在《朝野佥载》解释为巧糊彩画飞蹁跹。放纸鸢也就是放风筝。春季最适合放风筝,南方地区二、三月放飞风筝。北方地区五、六月放飞风筝。因为春季天气晴朗干燥,且气流平稳,风筝在放飞过程中不易变形或产生破损。
风筝距今两千多年,大约是在东周春秋时期被发明出来。据传说,最开始墨翟花费三年时间用木头制成木鸟;后来鲁班改进风筝,开始用竹子制造;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民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风筝也因此被称为“纸鸢”。纸鸢的形态种类万千,大多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等,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