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的意义
清明祭祖的意义 导读:

清明祭拜祖先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习俗,对清明祭拜祖先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上去理解,它是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积极的,正向的文化活动,也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作用的活动。


祭拜祖先是对根的敬仰与崇拜:我们的生命是祖先赐给的。所以我们必须感恩祖先,不忘祖先,清明祭拜就是对一种寻源,一分怀念。


清明祭拜是对祖先的纪念和编怀:特别是已故父母,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如苦把我们培养成人,他们恩情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我们需要永远刻骨于心,清明祭拜就是对祖先的纪念和缅怀。


清明祭拜是为了寄托哀思:祖先与我们是骨肉之情,他们的离开,给我们带来的伤悲伴随着我们一生。每年清明祭拜就是向先祖去诉说内心的哀思,去告慰祖先心中的牵挂,去祝愿祖先保佐儿孙们的平安幸福。


祭拜祖先是为了继承传统家族美德,发扬孝道文化:从古传承至今,一个家族承载着一个孝道文明,通过祭拜祖先的活动,告诫后代们记着要对长辈尽孝道,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做一个报恩之人。


...
热点动态
清明节祭祖扫墓主要有这样几个重要意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人各有其祖,但“祭祖”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大背景。春秋以降人们便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年复一年地对先人进行着“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而自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以来,其更是成了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途径,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敬祖爱国之情。在这个前提下,基督徒正确认识清明节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如何回应这个传统节日呢?笔者斗胆作一些查考,所得结论并非正解,唯愿抛砖引
2785次浏览 查看阅读>>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盘点清明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被淡忘,但是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则一直流传下来,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
4723次浏览 查看阅读>>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扫墓和上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活动,时间一般在忌日、清明节、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一。大年初一上坟祭祖的习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这种祭祀先人的活动从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在商代正式成为制度。在商朝人看来,家中的先人离世后,也能在天之灵能够看见后代祖孙的生活,所以要祭祀祖先,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能够庇护子孙,消除灾难。这一祭祀观念也一直影响着后人,秦汉时期,祭祀祖先已经成为了具有普遍性不可缺少的礼仪活动,加上官方的推崇,便自上而下的盛行起来。大年初一祭祖跟清明节上坟是有差别的。在古代,春节(新年)祭祖
305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清明节是个非常“贪吃”的节日,哪个节日离它近,它就把哪个节日“吞”掉。最典型的就是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三个节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巳节则在清明节后几天。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需要禁烟火、吃冷食,祭拜先祖。汉代,特别是东汉,经学兴盛,人们为了彰显孝道,一个寒食节居然要禁火一个月,很多人因此得
4374次浏览 查看阅读>>
华夏祭祖中传统的五大节日
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五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祖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
4757次浏览 查看阅读>>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清明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
1384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因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元追思,最适合的祭祖方式是什么?
中元追思,最适合的祭祖方式是什么?
中国人其实是浪漫的。即使对死亡这个词讳莫如深,在中元节这天,还是会虔诚自然地告慰先人。上古时代,“七月半”是农作丰收秋尝祭祖的日子。当民间初秋庆贺丰收时,会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酬谢大地。发源起,就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多年的传承演变,民间相信,逝去的父母、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这一天也被成为鬼节、七月半,人们祭祖缅怀,告慰先人。父母老去之前,这些节日对我们,可能只意味着再访一方小小的坟茔。父母辞世之后,这些节日,可能是日渐年长的我们为数不多的精神去处
云南拉祜族在清明节时是怎样祭祖的
云南拉祜族在清明节时是怎样祭祖的
云南拉祜族在清明节时是怎样祭祖的,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祀、娱乐节日。民间将与农历三月三日重合的清明节称为真清明。
寒衣节祭祖有哪些禁忌?寒衣节民间活动及注意事项
寒衣节祭祖有哪些禁忌?寒衣节民间活动及注意事项
寒衣节祭祖有哪些禁忌?寒衣节民间活动及注意事项,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
清明节从何而来?又有哪些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插柳
清明节从何而来?又有哪些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插柳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接下来笔者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有哪些习俗。1、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
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为何会成为祭祖扫墓的节日
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为何会成为祭祖扫墓的节日
清明节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