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观潮的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2022-09-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6
转发:0
评论:0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时候,不知道族谱网的宗亲们今年有没有去观潮呢?钱塘江大潮有“天下第一潮”之称,钱塘江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有谁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据考证,钱塘江观潮习俗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于汉魏时期,到了南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活动,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最初钱塘江出名是因为江水险恶,船只很难通过。相传秦始皇出游到此,被涛涛江水拦住了去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关于钱塘江潮的记载,最早是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一首《观潮赋》,顾恺之在诗中对它大加赞赏——“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观潮这一行为。到了唐朝,文人辈出,钱塘江汹涌的潮水被他们描绘得有声有色,白居易在《咏潮》中写道:“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人催”。刘禹锡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后,也发出“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时候,不知道族谱网的宗亲们今年有没有去观潮呢?钱塘江大潮有“天下第一潮”之称,钱塘江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有谁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观潮的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据考证,钱塘江观潮习俗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于汉魏时期,到了南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活动,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最初钱塘江出名是因为江水险恶,船只很难通过。相传秦始皇出游到此,被涛涛江水拦住了去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关于钱塘江潮的记载,最早是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一首《观潮赋》,顾恺之在诗中对它大加赞赏——“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观潮这一行为。

到了唐朝,文人辈出,钱塘江汹涌的潮水被他们描绘得有声有色,白居易在《咏潮》中写道:“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人催”。刘禹锡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后,也发出“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感叹。诗人徐凝也对钱塘江潮情有独钟:“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据统计,《全唐诗》中咏颂钱塘江潮的诗歌足有近千首。

宋朝时,观潮的规模盛况空前,人们甚至还会举办弄潮活动。

《梦梁录》记载,农历八月十一日起,人们纷纷驱赶着马车前往钱塘江边,十八日路上甚至会“堵车”。附近能观赏到潮水屋楼也都被权贵们租借下来。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观潮的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当时有不怕浪潮的“弄潮儿”,他们举着大旗,赤裸着上身,迎着潮头而上,在滚滚浪涛中游泳腾挪,竟然还能保持彩旗不沾湿,观潮的人无不惊叹。

钱塘江观潮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相关的诗、词、画作层出不穷,观潮已经成为了一个特色文化,丰富了钱塘江潮的精神气质。苏轼的一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千古流传。钱塘江潮与自古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融合,奠定了它“天下第一潮”的地位。

(族谱网:www.zupu.cn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观潮的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钱塘江大潮退去现“大地之树”景观,钱塘江观潮始于何时?
每年的八月十八,也就是在中秋节前后是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极佳时间,而后在9月17日的时候,有个视频展现出了钱塘江大潮褪去之后,航拍镜头下“大地之树”的景观,网友们纷纷感叹真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呀!要说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那可是非常壮观,而这观潮习俗也是来源已久,那么钱塘江观潮始于何时?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主要的原因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因为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的时候,太阳、月球和地球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的,所以这一天海水就会受到印潮力,此外还与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这特殊的地形造成了特大的涌潮,可以说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特别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时候,钱塘江涌潮最大,这个时间也是最佳的观潮时间。而这观潮习俗,始于汉魏时期,盛行于唐宋,到如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图源自网络特别是在文人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钱塘江观潮的盛景。例如在东晋时期顾恺...
· 钱塘江
干流新安江水库以上为上游。新安江水库至富春江水库为中游。富春江水库以下为下游:上源冯村河流经皖南山地,到休宁县鹤城,与源出怀玉山五股尖的梅溪源会合后,称大源溪。大源溪沿途汇纳的诸支流源短流急。从休宁县流口合小源河至屯溪市间称率水。到屯溪纳支流横江后称渐江,在歙县浦口,练江自北注入。浦口至浙江建德县梅城镇间称新安江。在歙县街口以下属山溪性河流。新安江流至梅城,接纳支流兰江、桐江,三江会合成“丁”字形。兰江为钱塘江最大支流的一段,上游马金溪源出安徽休宁县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双港口纳江山港间称常山港。常山港多流经山区。衢州市至兰溪称衢江,兰溪至梅城间称兰江。衢江流经金衢盆地,河道宽广,水深流缓,出金衢盆地,河床渐见深邃。桐江为梅城至桐庐的一段支流,梅城以下约7千米的乌石滩起,进入七里泷峡谷,峡谷全长约22千米。富春江水库建成后,七里泷江面展宽,原浅滩没入水中;兰江、桐江部分河道形成水库。出七...
· 钱塘江大桥
参考资料
· 甄完钱塘江边的誓言
明朝洪武年间,浙江新昌连年灾荒,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饱受着虫灾和旱灾之苦,许多人因此而背井离乡。新昌美丽的穿岩十九峰也为之黯然失色。十九峰下彩烟一带有个叫岩泉的小村庄,村子里有户祖上从山东逃荒而来的甄姓农家。洪武25年的初冬,灾年中的岩泉村显得格外沉寂。突然,一阵洪亮的啼哭声打破了这山村的沉寂,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在这啼哭声中甄家老小既喜又忧:喜的是甄家媳妇在剧痛之后产下了一名男婴,甄家终于有了香火的继承者;忧的是男婴刚一出世便面临灾荒,就要接受生死的考验。骨瘦如柴的母亲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万分沮丧,家里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饥饿使她没有一滴奶水可以哺育怀中的孩子。然而,漫长的冬天过去了,这名出生于灾荒之年的孩子居然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祖父在一声舒心的长叹之后,给这名男孩取了个名字叫甄完。由于甄完从小家境贫寒,家里没钱供他上学,只能整日里在田间放牛割草。有一天,甄完放牛路...
· 观潮
观潮观潮,宋代,周密,钱塘江,战船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