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行第二十二,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唐宣宗称之为诗仙,而李白是后世才由天上谪仙人转尊称为诗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

白居易简介资料
叔父:白季康、、外孙:谈阁童、、外孙女:谈引珠
772年02月28日
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金銮、白罗子、其他至少还有两个女儿
白阿崔
白幼文、白幼美
东都洛阳(
846年09月08日
白季庚
山西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
白居易相关文献
白居易墓
白居易墓,白园坐落在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
查看全文
陕西-渭南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为龟兹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他的父亲曾任襄州别驾,早逝。白居易幼年聪敏过人,五、六岁开始学诗。他10岁时,又逢河北、淮南的几个节度使发动叛乱,战火骤起。他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将他送到今浙江去避难,他便随母离开家乡,飘泊江南。唐德宗贞元三年(787),16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城长安。他写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送给名诗人顾况去看。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令顾况叹服,于是,顾况到处赞扬白居易的诗才,白居易也因此而初露锋芒。他在长安住了三年,因无事可干,于贞元六年(790)返回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居住。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参加乡试中选,来到长安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十六年(800),他考中进士,十八年(802)冬,他参加吏部会试,中“拔...
查看全文
白居易
生平祖籍与家世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自述白起之后,白起24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白邕5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今陕西渭南),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温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近代有学者认为白居易可能是胡人的后裔,一说龟兹王族后裔,然而也有反对意见。白居易的祖父白锽,曾任枣、巩二县令。父亲白季庚,唐德宗建中年间任彭城令,对抗李正己的叛变有功,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等官职,并赐绯鱼袋,兼徐泗观察判官。后来历任衢州、襄州别驾。白居易的外祖母也是白氏出身,因此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白家之间本有血亲关系。早年生活(32岁以前)白居易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生于生于河南新郑,后因战乱等因素,迁徙于越中、衢州、符离...
查看全文
白居易祠、墓对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查看全文
白居易的长归
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极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
查看全文
白居易相关标签
唐朝官员
唐朝忠州刺史
白姓
唐朝同州刺史
唐朝杭州刺史
唐朝苏州刺史
唐朝诗人
772年出生
846年逝世
河南诗人
太原人
唐朝进士
河南进士
新郑人
家族谱大览
白居易家谱
原文简体字. 始祖 : (唐) 白居易,字乐天. 生于唐大历7年(公元772), 逝于唐会昌6年(公元846). 内容: 包括白居易传及其54代子孙家谱资料. 散居地: 河南省洛阳县等地.
浏览:100
白居易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0年, (洛阳日报印刷厂). 1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井伯奚. 适秦,加上大夫,赐邑百里,因名百里奚,后裔以白为氏. 始祖(1世): (唐)白居易,自乐天. 太原人,自称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后人号为白香山. 洛阳始迁祖(5世): 白奏绩,字立业. 奏绩公派下房祖(13世): 白好古,字念典 ; 白好问 ; 白好德 ; 白好乐. 派行(11世起似为): 建承好复大 成O长心O 超O东少孝 辅卜鸣先是 世O献O廷 金全(希)云光弘 克孔星.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河南省洛阳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白居易家谱[1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0年, (洛阳日报印刷厂). 1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井伯奚. 适秦,加上大夫,赐邑百里,因名百里奚,后裔以白为氏. 始祖(1世): (唐)白居易,自乐天. 太原人,自称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后人号为白香山. 洛阳始迁祖(5世): 白奏绩,字立业. 奏绩公派下房祖(13世): 白好古,字念典 ; 白好问 ; 白好德 ; 白好乐. 派行(11世起似为): 建承好复大 成O长心O 超O东少孝 辅卜鸣先是 世O献O廷 金全(希)云光弘 克孔星.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河南省洛阳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白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白氏七修族谱组委会], 2013年. 全1册(约549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谱第2-514页. 受姓祖 : 白公胜. 名祖 : (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 始祖 : (明) 白圭,字宗玉,号简庵,谥恭敏. 原河北南宫人. 西华始祖(一世) : 白敬,字维一,号镇华. 恭敏公之子. 奉命留守于豫(今河南省),相宅于西华. 敬公下三子 : 白景生(长门) ; 白景冬(二门) ; 白景渊(三门). 景生公下二子(3世) : 白古宋,字绍启,号商卿(下三子 : 白自习 ; 白自程,字章甫,号清波 ; 白自湖) ; 白古玺,字和壁. 长门房祖(5世) : 白复明 ; 白小章,号衡逸 ; 白复述 ; 白汝西. 古宋公之孙. 景冬公下一子(3世) : 白古思. 下一子 : 白自耕. 二门房祖(6世) : 白卓,字特立 ; 白琛 ; 佚名(下二子 : 白丹忠,字报国 ; 白献忠) ; 佚名(下一子 : 白玉光). 皆为九夏公之子. 景渊公下一子 : 白古秦. 下一子 : 白自读. 三门房祖(5世) : 白复用(下一子 : 白应书). 自读公之子. 仅知三门此支5世祖名讳. 其余支系5世祖则失考, 大多仅知7世后名讳. 召陵支祖(3世) : 白古玺. 谷玺公下二房(4世) : 白东儒(长门) ; 白东周,字洛邑(二门). 散居地 : 河南省西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白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白氏七修族谱组委会], 2013年. 全1册(约549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谱第2-514页. 受姓祖 : 白公胜. 名祖 : (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 始祖 : (明) 白圭,字宗玉,号简庵,谥恭敏. 原河北南宫人. 西华始祖(一世) : 白敬,字维一,号镇华. 恭敏公之子. 奉命留守于豫(今河南省),相宅于西华. 敬公下三子 : 白景生(长门) ; 白景冬(二门) ; 白景渊(三门). 景生公下二子(3世) : 白古宋,字绍启,号商卿(下三子 : 白自习 ; 白自程,字章甫,号清波 ; 白自湖) ; 白古玺,字和壁. 长门房祖(5世) : 白复明 ; 白小章,号衡逸 ; 白复述 ; 白汝西. 古宋公之孙. 景冬公下一子(3世) : 白古思. 下一子 : 白自耕. 二门房祖(6世) : 白卓,字特立 ; 白琛 ; 佚名(下二子 : 白丹忠,字报国 ; 白献忠) ; 佚名(下一子 : 白玉光). 皆为九夏公之子. 景渊公下一子 : 白古秦. 下一子 : 白自读. 三门房祖(5世) : 白复用(下一子 : 白应书). 自读公之子. 仅知三门此支5世祖名讳. 其余支系5世祖则失考, 大多仅知7世后名讳. 召陵支祖(3世) : 白古玺. 谷玺公下二房(4世) : 白东儒(长门) ; 白东周,字洛邑(二门). 散居地 : 河南省西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湖北通城湖南临湘]易氏宗谱 [卷数不详,及卷首末]
浏览:4
白居易导读知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浏览量:1431次
暮江吟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其主要是一首写景的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作品原文《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在唐穆宗长庆二年,当时的白居易将要到杭州任刺史的途中,那个时候的朝廷比较昏暗,所以诗人自求外任。而这首诗刚好是诗人离开朝廷后,途中沿长江,心情轻松愉快时所作的诗。作品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新月东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诗中的前两句,写的是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体现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体现出当时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诗的后两句,写的是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浏览量:1383次
忆江南白居易
忆江南白居易
忆江南三首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浏览量:1546次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创作的时间诗再元和初年,刚好诗安史之乱后百弊积结的中唐,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凋弊,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侵扰。中唐人民目睹时代沧桑巨变,不满于社会分裂、动乱和凋弊的现实,怀念盛唐的统一、安定与繁荣。《长恨歌》主要叙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其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主要描述的是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且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以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是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这里写了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坚定不移;第三部分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为全诗的第三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海上仙山寻找杨贵妃。《长恨歌》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长恨歌》的故事是从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蜕化出来的,不过再叙事故事和人物塑造上,其是采用了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浏览量:879次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前四句侧重表现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事之美。全诗章法严谨,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浏览量:11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