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约公元前 2070年 至 1600年)历史上惯称为“夏”,夏朝也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对于夏朝称谓的来源说法有很多,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夏”为夏氏族图腾的象形字。通常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最后被商朝所灭,主要的历代皇帝君主约有:“夏禹、启、太康、仲康、相、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在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历史脉络还需要更多方面来厘清。而从历法上来看,夏代的历法,也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据传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故而后人会常以“华夏”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