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黄氏由来、江夏黄氏怎么形成的、黄姓溯源、汉族黄氏大迁徙
“天下黄姓出江夏”
江夏黄氏兴起于何时?正史并无记载。据《中华姓氏通史·黄姓》称:“江夏黄氏虽以黄香而闻名,但它的兴起,却非始于黄香。史称黄香之前,江夏黄氏即代为冠族”。通史认为江夏黄氏兴起至少在东汉之前,它很可能形成于战国晚期,为古黄国遗民的某一支所创建。据渠阳《黄氏世谱·源流考》载:“六十九世祖黄歇公仕楚为江夏太守,其裔多居江夏,故因之而名我姓为江夏堂、江夏郡者,皆自此始”此说准确与否,只能结合以下资料进行分析。古黄国据《帝王世纪》和《遁甲开山图)等典籍记载,古黄国有三个: 即山西汾水之黄、汉东“西黄”和河南潢川之黄。关于山西汾水之黄,到春秋早期,被周人在汾水建立的晋国灭掉。汉东“西黄”,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中叶被楚国所灭。河南潢川之黄,据《湖北市县概况》记载,今黄破、红安(原黄安)、黄冈、新洲和麻城西部、大悟东部、孝感北部和古江夏县北部,春秋时期皆属黄国辖地。古黄国跨越今河南、湖北两省,其疆域包括相邻的10 多个县 (市)。它自公元前 2257 年受封建国,历夏商周 3 个王朝,至公元前 648年楚灭黄,前后生存了 1600 多年。汾水之黄和汉东“西黄”的历史湮没无闻。独有潢川之黄国,子孙繁荣,当今黄姓中绝大多数都出自这个古黄国。
黄国被楚国灭亡后,大部分黄国遗民被迫向楚国腹地内迁,定居于古江夏 (今武汉市)一带。300 多年后的战国晚期,黄姓的代表人物黄歇对黄姓的中兴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被尊为后世天下黄姓之共祖的江夏黄氏上始祖。黄歇,公元前314一238 年,战国晚期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但未指明何地,其家世、生平和后裔情况正史缺载。据福建鹤数谱、广东潮州谱和《黄姓通史》记载,黄歇祖籍湖广武昌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出生在新罗(今韩国、朝鲜)。此公性豪爽、多智慧,20 岁时返回楚国,仍居江夏史载黄歇官至楚相,封春申君,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他执政 20 余年,声振诸侯,富可敌国。当时许多流寓各地的黄氏族人纷纷复聚江夏,致使江夏成为黄氏家族的主要繁衍中心。据福建禾坪谱、广东潮州谱、四川三台谱、岳池谱、武隆谱、云南威信谱等多种族谱记载,公元前 238 年黄歇遇刺身亡后归葬于武昌府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黄歇长子黄尚避乱隐居江夏县黄鹤乡。
江夏县黄鹤乡,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关山村、廖桥村、劳一村、劳四村劳七村、联合村以及纸坊街林港村、胜利村、丰收村。其范围:东起古驿道(京广铁路以东),西止三门湖(一零七国道以西) ,南至鸽子山山脉(含乌龙泉将军山),北止八分山,约五十平方公里。黄鹤乡中部有一黄质山,山之西南麓存黄歇墓,乾山巽向。当地人称其为“歇公坟”,当属民间口碑。墓地东、南、西三方残留石砌墓基,从其规制看显然不是平民墓。其葬地与成书于大宋咸淳七年 (公元 1272 年)的《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和海内外多种族谱所记“歇公奉敕葬于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乾山巽向”是吻合的。由于年代久远,此墓是纪念冢还是衣冠冢,尚待考证。
江夏黄氏大迁徙
汉代,黄歇的七世孙、丞相黄霸 (公元前?一前51 年),黄霸第八世孙、尚书令黄香 (公元 56-122 年) ,黄香的长子、太尉黄琼(公元 85-164 年),以其显赫的身份与地位,使江夏黄氏荣耀数代。江夏黄氏大昌于黄香、黄琼父子。再传到黄琼之孙、太尉黄现时,臻于极盛。经过辉煌灿烂的汉魏阶段后,至西晋末叶和隋唐末年,在社会大动荡,汉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黄姓便开始主宗分流:支由江夏向东南迁至浙江金华,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另一支自江夏先北迁河南光州固始,后于隋唐五代之世迁居福建邵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邵武黄氏。其后裔再支分湖广、四川及沿海各地,其后一千多年间,许多黄氏家族又直接从江夏出发,向东南迁徙、拓展,子孙散布于东南各地,直至从台湾走向世界。
“江夏黄氏”之称的形成
郡望,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依据和线索。据《湖北市县概况》和《江夏县志》记载:汉代的江夏郡辖今武汉全市和黄冈、红安、麻城、大悟、鄂州、大治阳新、仙桃、洪湖、汉川、云梦、安陆、孝感、应城、应山、京山;隋代的江夏郡辖今武汉全市、黄破、新洲、黄安、黄冈、鄂城、大冶、咸宁、嘉鱼、蒲圻、通山、麻城、阳新、云梦、应城、汉川、孝感和大悟。因此,海内外黄氏子孙将江夏视为总郡望与发源地,表示慎终追远,不忘所出,“江夏黄氏”之称也就自然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