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是指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在旧时,一般是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有不同,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者三月三日的,所以后来就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其历史是比较悠久的,其源泉还是远古时代的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像是在《尚书·大传》中就记载了:“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还有《礼记·月令》中也记载着:“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踏春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节日上巳节,而在这一天人们要出游踏青,久而久之,春游踏青也成为民俗活动。到了汉朝的时候,汉代基本上是承袭了先秦的“迎春”的习俗。除皇帝率百官举行“迎春仪”外,各郡县也有迎春之礼。汉代还有春日采风的修。据《汉书·食货志上》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绚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可见,这种劝民农桑的迎春之仪,已远不止仅仅“礼拜”而已,而是在演礼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赏心悦目的余兴节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汉代,踏青风俗是比较盛行的。
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改定在三月初三日,而上巳节的古俗逐渐被水滨裢禊、曲水流觞、踏青等活动取代,成为游春娱乐的盛会。所以,在晋朝的时候,春日踏青这种习俗活动在民间的普遍。
隋朝时期,踏青就成为了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仕女游春的活动最盛。到了唐朝的时候,人们就会在晴明扫墓的同时,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而唐朝的踏青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像是很多诗人就写过关于踏青的诗句。
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在宋朝,踏青活动比较集中在晴明节的时候,而在元朝,踏青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民间体育活动。再就是明清时期,踏青的风俗依然存在,就算到今天,春游踏青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