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入《昌黎先生集》。

韩愈简介资料
诗文、古文
768 年
824年12月25日
韩愈相关文献
韩愈有什么美誉?韩愈生平简介及经典名言
韩愈有什么美誉?韩愈生平简介及经典名言,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籍郡望
查看全文
名人-韩愈
名人-韩愈,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河南
查看全文
韩愈
家世汉弓高侯韩颓当裔孙韩寻,后汉陇西太守,世居颍川,生司空韩棱,字伯师,其后徙安定武安。后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韩耆,字黄耇,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位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耆生茂,字元兴,尚书令、征南大将军、安定桓王。生子:韩备、韩均、韩延寿、韩天生。七世祖:韩耆,字黄耇,魏常山太守、安武子。六世祖:韩茂,字元兴,北魏安定公,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号桓王。五世祖:韩均,字天德,定州刺史、安定康公。高祖:韩皎,雅州都督。曾祖:韩仁泰,曹州司马。祖:韩叡素,桂州长史。生晋卿、季卿、子卿、仲卿、云卿、绅卿、升卿。父:韩仲卿,秘书郎。生韩会、韩介、韩愈。生平韩愈自称是汉代诸侯韩王信的后裔,父韩仲卿。韩愈出生未几,母亲过世,三岁丧父,受大哥韩会(即十二郎韩老成之伯父兼养父,韩老成被韩愈二哥韩介过继给韩会)抚育,随兄长为官转徙长安、韶州(今广东韶关)等地。后韩会...
查看全文
韩愈是怎样死的?
韩愈是怎样死的? 韩愈是怎样死的?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公元768~824年)自称"昌黎韩愈",人称"韩昌黎"。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一个基层仕宦家庭,其父曾做过县令。他自小立志发奋读书,以图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到十七、八岁时,其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功底。他从十九岁开始,连续四次考进士不中,直到二十五岁时才考中,但不受官府任用。接着,
查看全文
韩愈人物简介
韩愈人物简介 韩愈人物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因论事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
查看全文
韩愈相关标签
河南作家
唐朝作家
768年出生
东庑先贤先儒
9世纪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
824年逝世
谥文
唐朝潮州刺史
中国思想家
唐朝诗人
孟州人
唐朝散文家
唐朝京兆尹
唐朝御史大夫
唐朝儒学学者
唐朝进士
河南进士
韩姓
哲学家
散文家
政治家
哲学家
韩愈导读知识
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而韩愈则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的特点就是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慷慨激昂,并且敢于讲真话,例如《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淮西事宜状》和《论佛骨表》,其中所说的都是别人不敢说的话。他的文章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极为难得。韩愈的诗也非常有特色,他的诗多是长篇古诗,其中有不少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作品,但他最具代表性的诗则是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比如《县斋有怀》《答张彻》等等。
浏览量:1325次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韩愈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苏洵 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苏轼 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宰相。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曾巩 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元丰四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浏览量:1081次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由唐宋时期八位散文大家组成。他们分别是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先生,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进学解》、《祭十二郎文》、《马说》、《师说》等。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与韩愈合称“韩柳”,与刘禹锡合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合称“王孟韦柳”。著有《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等。 苏洵字允明,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他主张文章要“言当世之要”,他的散文以论证为主,代表作有《六国论》、《衡论》、《管仲论》、《辨奸论》、《权书》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即“宋四家”。主要作品有《赤壁赋》、《贾谊论》、《东坡志林》、《石钟山记》等等。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老子解》、《栾城集》、《栾城应诏集》等。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著有代表作《祭欧阳文忠公文》、《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桂枝香》等。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为“南丰七曾”之一。曾巩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代表作有《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记》、《寄欧阳舍人书》等。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人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代表作有《醉翁亭记》、《卖油翁》、《伶官传序》等。
浏览量:1201次
河南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名人
  对于河南历史名人的研究近代早已有之,自古以来河南地区人杰地灵,人材辈出,画家吴道子,书法家钟繇,发明家杜诗,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据多年前统计的数据河南全省总人口9918万人。对于名人的定义古籍上是这样描述的——《吕氏春秋·劝学》:“不疾学而能为天下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高诱注:“名德之人。”唐罗隐《酬寄右司李员外》诗:“左省望高推健笔,右曹官重得名人。”名人的名气通常与他们的职业有关,例如政客,士兵,科学家,企业家,作家,运动员,演员,歌手,艺术家等。事实上,名人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河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做出伟大贡献。
浏览量:2627次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浏览量:12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