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吐蕃

吐蕃

吐蕃(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ད་ཆེན་པོ།,威利:bod chen po,拉萨话:/pʰøʔ˩˧˨ ʨʰẽ˥ po˥˧/,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虽然有资料说明西藏早期已经建立了一个政治实体,但关于6世纪末以前的情况还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

842年,达磨赞普被杀。其子云丹、俄松为争夺王位而发起伍约之战,最终导致了吐蕃分裂为贵族领主割据的局面。

吐蕃简介资料
618 年
842 年
吐蕃相关文献
吐蕃怎么灭亡的?吐蕃王朝什么时候灭亡
吐蕃怎么灭亡的?吐蕃王朝什么时候灭亡,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查看全文
吐蕃是现在的哪里?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
吐蕃是现在的哪里?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吐蕃一词,始见于唐代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吐蕃
查看全文
唐朝吐蕃战争中吐蕃帝国究竟多强大?吐蕃帝国为什么会没落
唐朝吐蕃战争中吐蕃帝国究竟多强大?吐蕃帝国为什么会没落,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
查看全文
蒙古征服吐蕃
1240年之前1240年蒙古王子阔端,是窝阔台的儿子和贵由的弟弟,在1240年被委派入侵吐蕃(目的是制服南宋)。当时蒙古杀了一些喇嘛,毁掉一些庙。蒙古人希望找到一个单一的君主来投降,而是发现西藏宗教和政治上的分歧,没有一个中央政府。于是找来势力最大的法主萨迦·班智达到凉州讨论投降。此后西藏的宗教领袖与蒙古君主形成了布施关系。结果蒙古人于是在西藏驻军、普查人口、设立驿站,在元朝中央设宣政院和派亲王出镇,一直到元末帕竹政权成立为止。后续1641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发兵攻打西藏藏巴汗政权,并于次年(1642年)再次降服前后藏,建立和硕特汗国。1716年,蒙古准噶尔汗国派兵入侵西藏,次年(1717年)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末任可汗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西藏遂为准噶尔汗国所统治,直到三年后(1720年)准噶尔军被清朝军队驱除出西藏,西藏进入清治时期。参见元朝治藏历史清朝治藏历史
查看全文
吐蕃
历史原始藏族在汉文史籍中被称为发羌。在6世纪以前,整个西藏高原都分布着很小国家和部族,多说藏语,也有羌人与鲜卑人的后代。这些部落后来合并为12个小邦,其中以位于山南地区雅隆河谷的一支最为强大,不但统一了诸邦,而且后来还建立了吐蕃王朝。根据西藏传说,大约在前127年的时候,山南地区雅隆河谷出现了一位相貌不凡、语言不通的幼儿。当地人很好奇,便问他从哪里来,此幼儿用手指天。几位苯教领袖便认为他来自天上,将他背回部落,立为国王。这位幼儿就是吐蕃传说中的第一位赞普聂赤赞布。后来的吐蕃帝国君主均宣称自己是聂赤赞布的后代。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在松赞干布赞普继位以前,据说已传承了20余世,但松赞干布之前吐蕃并无文字,因此其世系难以考证。6世纪时,赞普囊日论赞开始用武力兼并其邻近的部落,森波、藏蕃、尼雅尼达布等国相继被征服。后来囊日论赞被谋杀,其子松赞干布继位,平定了各地叛乱。松赞干
查看全文
吐蕃相关标签
已不存在的帝国
中国历史政权
吐蕃
629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蒙古征战
已不存在的亚洲国家
877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西藏帝国
帝国
东亚帝国
文成公主
唐太宗
松赞干布
赞普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美朵拉增家谱
美朵拉增家谱
浏览:0
1.吴氏宗支蕃衍志
原书: 稿本, 1970?. 1册(4面). 受姓始祖 : 吴泰伯 散居地 : 全国 1荆蛮歧山(陕西一带) 2江苏无锡东梅里桥 3延陵 4 金陵, 云贵, 常熟,吴地,松江,镇江, 金坛, 抚州 ,宜兴,江西等地
浏览:100
1.吴氏宗支蕃衍志
原书: 稿本, 1970?. 1册(4面). 受姓始祖 : 吴泰伯 散居地 : 全国 1荆蛮歧山(陕西一带) 2江苏无锡东梅里桥 3延陵 4 金陵, 云贵, 常熟,吴地,松江,镇江, 金坛, 抚州 ,宜兴,江西等地
浏览:100
徐氏族谱[不分卷] : 江苏高邮汤家庙 – 南州蕃礼堂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蕃礼堂, 公元2004年. 1册: 插图, 照片, 世系表. 南州蕃礼堂显祖: (汉) 徐稚,字儒子. 豫章南昌(今江西)人. 高邮汤家庙鼻祖(1世): (元明之际) 徐佛,字佳儒. 原系苏州昆山人, 明洪武年间奉旨随众迁徙高邮州, 居德胜乡两管西村王家庄, 后移居南村汤家庙. 佛公下支祖(4世): 徐文昭 ; 徐倚善. 第三, 五次修订30字字派(11~40世): 海国君臣士(芝) 天朝永安文 攀长元广业 年必茂兆春 建德展宏志 顺民树华增(列载于谱书第87页). 注: 此谱为高邮汤家庙六次修谱补正本. 散居地: 江苏省高邮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義門陳氏通譜 [6卷,含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聚星堂藏, 民国25年[1936]重修.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始祖 : 胡公满,受封于陈,今河南陈州,因地为姓. 义门始祖 : (唐) 陈旺,封晋国公. 由德化迁德安县,即义门地. 时称江州陈氏. 始迁祖 : (唐) 陈端,字朝祎. 陈旺之子. 世居江州,因宦潭州立业于长沙雾阳乡. 八传分惟; 团两房,下分十二支. 一支祖 : 陈可材. 惟公之子,分居大塘. 二支祖 : 陈可球. 团公长子,分业筲箕庄受力头庄. 三支祖 : 陈可明. 团公次子,分业赔头庄麻林桥段内. 四支祖 : 陈可洪. 团公三子,分业师村. 五支祖 : 陈可清. 团公四子,分业税场庄. 六支祖 : 陈可恭. 团公五子,分业庙田庄. 七支祖 : 陈可茂. 团公六子,分业浮潭庄. 八支祖 : 陈可槐. 团公七子,分业花灰坡. 九支祖 : 陈可庆. 团公八子,分业梅䉤庄. 十支祖 : 陈可宗. 团公九子,分业桑岗. 十一支祖 : 陈可寿. 团公十子,分业金铿庄. 十二支祖 : 陈可秀. 团公十一子,分业歛田庄.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益阳县, 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义门陈氏联谱. 谱序题 : 长沙蕃椒塅陈氏总祠谱.
浏览:100
李氏族谱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