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是从显庆五年(660年)到光启年间(885—887年),唐朝与契丹、奚、室韦等东北部族在今河北、辽宁西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的多次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唐朝虽然大多数时候维持了在东北部的疆界,但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契丹。在唐朝灭亡前夕,契丹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日益崛起,成为五代到北宋时期,中原北部的强国。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简介资料
660 年 - 887 年
非决定性
互有胜负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相关文献
隋末唐初契丹部和奚部宣布归附唐朝,松漠都督府建立
隋末唐初契丹部和奚部宣布归附唐朝,松漠都督府建立,隋末唐初,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各路诸侯连年征战,对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度
查看全文
“奚”姓与召稼楼
“奚”姓与召稼楼,“奚”姓与召稼楼          相传,召楼镇上奚姓的一族,祖上姓方,是明朝忠
查看全文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背景唐初,在洱海地区分布着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六诏”之一“蒙舍诏”,因其在其他五诏之南,又称“南诏”。南诏在唐廷支持下,逐渐吞并另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廷封蒙舍诏主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赐名蒙归义。史学界一般都将这一年作为南诏国建立时间。唐廷扶植南诏的目的是联合南诏与吐蕃抗衡,以确保唐帝国西南疆的安全。但随着南诏的强盛,双方的关系也开始产生间隙。第一次战争天宝年间,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矫诈,无礼对待阁罗凤。阁罗凤曾与其妻子谒见都督,张虔陀无礼对待他们。张虔陀还对他们征敛,阁罗凤大多数不给,张虔陀遣人骂辱之,还诬告阁罗凤谋反。阁罗凤忿怨,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起兵杀死张虔陀。唐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出戎州、巂州,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南诏节节败退,阁罗凤遣使向唐朝谢罪,请求归还掳掠所得,...
查看全文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太宗时期松州之战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贞观十年(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与此同时,在634年底,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击败吐谷浑,吐谷浑的步萨钵可汗伏允,在逃亡中被杀害。唐以后册封伏允的儿子慕容顺作为吐谷浑可汗。其后,慕容顺被暗杀,635年,唐朝支持慕容顺的儿子诺曷钵为汗。冯德遐几乎在同一时间到吐蕃。到这个时候,松赞干布知道,在过去,东突厥和吐谷浑可汗娶了中国(隋朝)公主,因此派了一位特使陪同冯德遐回京进一步表示敬意,并请唐朝同意公主和亲,唐太宗拒绝。当吐蕃使者回到吐蕃,他告诉松赞干布唐太宗最初是同意求婚的,但诺曷钵访问唐朝,在他的干预下,导致了唐太宗的拒绝。松赞干布在愤怒中攻击吐谷浑,占领了吐谷浑大部,迫使吐谷浑人逃到了青海湖以北。同时,在638年秋,松赞干布借口唐朝属国吐谷浑从中作梗,亲自指挥大约20万吐蕃军,开始攻击唐朝的松州
查看全文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太宗、高宗年间契丹、奚、室韦等,均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善骑射。在唐朝刚刚建立时,名义上依附于东突厥汗国。随着唐朝击败东突厥,建立东亚地区新秩序,奚和契丹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归顺了唐朝,之后唐朝建立了两个羁縻州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统治当地,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之前前,双方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奚族酋长匹帝、契丹酋长阿卜固叛唐,唐高宗李治派出大将薛仁贵、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李含珠率军平叛。同年四月将其击败,斩匹帝、俘阿卜固,东北边地暂安。武后时期皇后武则天自高宗后期开始擅政,逐渐掌控朝局,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军费上升,征
查看全文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相关标签
契丹
唐朝战争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唐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6[1880](鸦鹊塘 : 文明轩刊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唐代伟,字高才 ; 唐代玖,字际虞,号子才 ; 唐代香,字章,号兰圃 ; 唐代菊,字华圃,号兰亭 ; 唐代錧,字得汤 ; 唐世嵿,字秀拔. 远祖 : 唐朝举. 初以房为氏. 鼻祖(1世) : (宋元之际) 唐应臣. 朝举第四子. 长于蓉城杉里,由桂迁永,居便江金陵鸦鹊塘. 生一子: 唐枫叟. 枫叟公生七子(3世) : 唐元通(此谱仅含元通公次子支下) ; 唐元达 ; 唐元信 ; 唐元富 ; 唐元钦 ; 唐元祥 ; 唐元满. 派祖(4世) : (明) 唐有聪,字作谋,号发源. 元通公次子. 自鸦鹊塘迁居新屋里. 生二子: 唐思旭,字晖吉,号临泉 ; 唐思虎,字丙蔚,号风从(止). 房祖(8世) : (明) 唐仲传,字教遵 ; 唐仲儒,字达士. 皆为文伸公之子. 思旭公之后. 仲传公下四子(9世) : (明) 唐季祖,字继善 ; 唐季宗,字承祧(下一子: 唐时槐,字王庭) ; 唐季荣,字名扬(止) ; 唐季华,字毓秀(下一子: 唐时松,字美轩). 仲儒公下一子(9世) : (明) 唐季化,字明天. 下有二子 : (明清之际) 唐时树,字梁材 ; 唐时桂,字高攀. 祖公下四子(11世) : (明) 唐时相,字国宰 ; 唐时杨,字名标 ; 唐时椿,字永茂 ; 唐时柳,字长茂. 旧派行 : 叟元友思单 文仲季(启)时光 宗祖从今盛 世代显荣昌. 新派行 : 道明德立 国用仁贤 全忠达孝 邦家永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永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唐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唐氏家乘 [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6[1880](鸦鹊塘 : 文明轩刊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唐代伟,字高才 ; 唐代玖,字际虞,号子才 ; 唐代香,字章,号兰圃 ; 唐代菊,字华圃,号兰亭 ; 唐代錧,字得汤 ; 唐世嵿,字秀拔. 远祖 : 唐朝举. 初以房为氏. 鼻祖(1世) : (宋元之际) 唐应臣. 朝举第四子. 长于蓉城杉里,由桂迁永,居便江金陵鸦鹊塘. 生一子: 唐枫叟. 枫叟公生七子(3世) : 唐元通(此谱仅含元通公次子支下) ; 唐元达 ; 唐元信 ; 唐元富 ; 唐元钦 ; 唐元祥 ; 唐元满. 派祖(4世) : (明) 唐有聪,字作谋,号发源. 元通公次子. 自鸦鹊塘迁居新屋里. 生二子: 唐思旭,字晖吉,号临泉 ; 唐思虎,字丙蔚,号风从(止). 房祖(8世) : (明) 唐仲传,字教遵 ; 唐仲儒,字达士. 皆为文伸公之子. 思旭公之后. 仲传公下四子(9世) : (明) 唐季祖,字继善 ; 唐季宗,字承祧(下一子: 唐时槐,字王庭) ; 唐季荣,字名扬(止) ; 唐季华,字毓秀(下一子: 唐时松,字美轩). 仲儒公下一子(9世) : (明) 唐季化,字明天. 下有二子 : (明清之际) 唐时树,字梁材 ; 唐时桂,字高攀. 祖公下四子(11世) : (明) 唐时相,字国宰 ; 唐时杨,字名标 ; 唐时椿,字永茂 ; 唐时柳,字长茂. 旧派行 : 叟元友思单 文仲季(启)时光 宗祖从今盛 世代显荣昌. 新派行 : 道明德立 国用仁贤 全忠达孝 邦家永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永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唐氏续修族谱
浏览:0
唐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6[1880](鸦鹊塘 : 文明轩刊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唐代伟,字高才 ; 唐代玖,字际虞,号子才 ; 唐代香,字章,号兰圃 ; 唐代菊,字华圃,号兰亭 ; 唐代錧,字得汤 ; 唐世嵿,字秀拔. 远祖 : 唐朝举. 初以房为氏. 鼻祖(1世) : (宋元之际) 唐应臣. 朝举第四子. 长于蓉城杉里,由桂迁永,居便江金陵鸦鹊塘. 生一子: 唐枫叟. 枫叟公生七子(3世) : 唐元通(此谱仅含元通公次子支下) ; 唐元达 ; 唐元信 ; 唐元富 ; 唐元钦 ; 唐元祥 ; 唐元满. 派祖(4世) : (明) 唐有聪,字作谋,号发源. 元通公次子. 自鸦鹊塘迁居新屋里. 生二子: 唐思旭,字晖吉,号临泉 ; 唐思虎,字丙蔚,号风从(止). 房祖(8世) : (明) 唐仲传,字教遵 ; 唐仲儒,字达士. 皆为文伸公之子. 思旭公之后. 仲传公下四子(9世) : (明) 唐季祖,字继善 ; 唐季宗,字承祧(下一子: 唐时槐,字王庭) ; 唐季荣,字名扬(止) ; 唐季华,字毓秀(下一子: 唐时松,字美轩). 仲儒公下一子(9世) : (明) 唐季化,字明天. 下有二子 : (明清之际) 唐时树,字梁材 ; 唐时桂,字高攀. 祖公下四子(11世) : (明) 唐时相,字国宰 ; 唐时杨,字名标 ; 唐时椿,字永茂 ; 唐时柳,字长茂. 旧派行 : 叟元友思单 文仲季(启)时光 宗祖从今盛 世代显荣昌. 新派行 : 道明德立 国用仁贤 全忠达孝 邦家永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永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唐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唐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6[1880](鸦鹊塘 : 文明轩刊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唐代伟,字高才 ; 唐代玖,字际虞,号子才 ; 唐代香,字章,号兰圃 ; 唐代菊,字华圃,号兰亭 ; 唐代錧,字得汤 ; 唐世嵿,字秀拔. 远祖 : 唐朝举. 初以房为氏. 鼻祖(1世) : (宋元之际) 唐应臣. 朝举第四子. 长于蓉城杉里,由桂迁永,居便江金陵鸦鹊塘. 生一子: 唐枫叟. 枫叟公生七子(3世) : 唐元通(此谱仅含元通公次子支下) ; 唐元达 ; 唐元信 ; 唐元富 ; 唐元钦 ; 唐元祥 ; 唐元满. 派祖(4世) : (明) 唐有聪,字作谋,号发源. 元通公次子. 自鸦鹊塘迁居新屋里. 生二子: 唐思旭,字晖吉,号临泉 ; 唐思虎,字丙蔚,号风从(止). 房祖(8世) : (明) 唐仲传,字教遵 ; 唐仲儒,字达士. 皆为文伸公之子. 思旭公之后. 仲传公下四子(9世) : (明) 唐季祖,字继善 ; 唐季宗,字承祧(下一子: 唐时槐,字王庭) ; 唐季荣,字名扬(止) ; 唐季华,字毓秀(下一子: 唐时松,字美轩). 仲儒公下一子(9世) : (明) 唐季化,字明天. 下有二子 : (明清之际) 唐时树,字梁材 ; 唐时桂,字高攀. 祖公下四子(11世) : (明) 唐时相,字国宰 ; 唐时杨,字名标 ; 唐时椿,字永茂 ; 唐时柳,字长茂. 旧派行 : 叟元友思单 文仲季(启)时光 宗祖从今盛 世代显荣昌. 新派行 : 道明德立 国用仁贤 全忠达孝 邦家永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永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唐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唐氏族谱 [10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道德堂藏, 民国26[1937]三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醴陵基祖 : (唐) 唐南浦,字云章,号来仪,原名文浦,行四. 洪都人,唐昭宗间由江右迁醴陵. 渌水基祖 : (明) 唐再春. 南浦公十八派孙,由平江迁渌水. 浏阳基祖 : (明清之际) 唐朝象,字和宇. 南浦公二十二派孙. 于清顺治间由醴陵渌水迁浏南,肇基青山湾.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青山唐氏族谱. 目录题 : 浏南青山唐氏族谱.
浏览:0
唐氏族谱 [10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道德堂藏, 民国26[1937]三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醴陵基祖 : (唐) 唐南浦,字云章,号来仪,原名文浦,行四. 洪都人,唐昭宗间由江右迁醴陵. 渌水基祖 : (明) 唐再春. 南浦公十八派孙,由平江迁渌水. 浏阳基祖 : (明清之际) 唐朝象,字和宇. 南浦公二十二派孙. 于清顺治间由醴陵渌水迁浏南,肇基青山湾.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青山唐氏族谱. 目录题 : 浏南青山唐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