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广式点心

广式点心

点心是糕饼糖品之类的体型较小但又有一定分量、味道好的(固态)食物,比零食正式。通常不单独地作为正餐。最初的定义是在略有些饥饿的时候食用的小食品,但现在其涵义也不限于此,凡是分量较小精巧的食物都可以称作点心。如茶点——在喝茶的时候吃的一些小食,比如糕点、糖果等。甜点即甜味点心。

点心可以专指广东及香港地区的风俗“饮茶”时进食的食物(英文Dim Sum,通常只指广式点心)。点心在中国各种菜系中都有,在粤菜饮茶中尤其发达,一般都是指放在蒸笼的包子及糕点。点心推出初期款式不多,通常只有大包、叉烧包、虾饺、烧卖及肠粉等。点心是区分于中国北方饮茶的一个重大标志,今日,中国南方饮茶的点心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咸点及甜点,大部分点心都是热食,亦有小部分为冷盘。在北方菜系中,用面为主要原料的面点也是中国点心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条目介绍的是广式点心,下文一律以“点心”称呼。更多不同地域的点心种类,请见...

广式点心相关文献
续修家谱的几点心得
续修家谱的几点心得,一、尽量尊重事实:有的家族世系已经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先祖,世系做的很完整,比如有的
查看全文
解密宋朝的宵夜:汴梁夜市可以提供各式美味点心
解密宋朝的宵夜:汴梁夜市可以提供各式美味点心,每年夏天,东京汴梁的州桥夜市生意兴隆,通宵达旦,以下甜点俯拾皆是:水饭、水晶皂儿
查看全文
广式腊肉
腊肉的制作为了制作出味道适口、便于储存的广式腊肉,需要履行几个必要步骤:选料和改刀、腌制和干燥。选料和改刀广式腊肉一般选用新鲜的五花肉,即猪胸腹部肥瘦层夹的肉作为主料。最优质的腊肉,应该选用层次多,肥瘦肉层分布与厚度都均匀的肉。瘦肉太多太厚,做出来的腊肉会过于柴硬,失去肥腴的口感;肥肉太多,做出来的腊肉又会过于油腻。因此,选取肥瘦肉层都较薄而层数多的五花肉,是做出好腊肉的第一步。广式腊肉通常是切成肉条后再进行腌制风干。比较常见的腊肉规格是:宽一寸(约三厘米)至一寸半,长一尺(约三十三厘米)到一尺半左右。腌制用盐、糖、酒、生抽和老抽混合而成的调料搅拌腌制用来做腊肉的五花肉条。腌制就是指使用调味料来浸渍加工好的肉条一段时间,使肉条入味的过程。腌制的主要步骤是:往切好的肉条上加入适量盐和糖(其中盐的分量要多一些),用手抓捞肉条,使盐和糖均匀沾在上面;往拌好的肉条中加入酒(最好取用如汾酒、玫瑰露酒...
查看全文
“点心”名字的由来
原文标题:小零食为何叫“点心”现在我们所说的“点心”,指的是正餐以外的一些小零食,特别是一些美味的小糕点等。其实,“点心”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所指的范围比现在要广泛得多。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按,唐郑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其弟举瓯已罄,俄而女仆请饭库钥匙,备夫人点心。”可见,点心最早指的是早晨吃的一些小食品,当时如馒头、馄饨等都可以称为点心,现在我们将早饭称为“早点”,可能与此有关。“点心”在南方北方有不同叫法。北方的点心有唐宋遗制,称为“官礼茶食”。南方的点心历史不长,大约兴起于明朝中叶,有“嘉湖细点”。从文献上来看,点心与茶食原有区别,后来混同在一起了。关于“点心”一词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为了慰劳士兵,命令制作各种美味糕饼,以表“点点心意”,“点心”...
查看全文
广式月饼的制作方法
广式月饼的制作步骤分为:制作糖浆、制作月饼皮、馅料制作、月饼制作、烤烘 一、糖浆 材料:糖1KG、清水600G、柠檬酸2G(柠檬汁) 做法:1、猛火将水烧开后,将糖倒入,然后不断搅拌(不然糖会焦)。直至糖全部融化; 2、将火势减小,慢慢加入柠檬酸; 3、将煮好糖浆的糖浆趁热倒入可以密封的容器(凉了后比较稠),等冷却后将容器密
查看全文
广式点心相关标签
点心
家族谱大览
汪氏宗谱 [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集英堂, 民国5[1916].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满公. 原姬姓. 鲁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为氏. 远祖(44世) : (唐) 汪世华,字英发,封越国公. 僧莹公长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广. 师余公长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赣之吉水迁广济,居龙宕洲. 派祖(80世) : 汪宪,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贵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讳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贤德,讳元德,字天锡 ; 汪贤行,讳元行,字任远 ; 汪贤衡,讳元衡,字仪臣. 贵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讳格公 ; 汪修权,讳权公 ; 汪修标,讳标公 ; 汪修枚,讳枚公. 皆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讳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胜,讳宗胜 ; 汪修绍,讳宗绍. 派行 : 齐治均平业 致知诚正修 贤才斯蔚起 佐理树鸿猷 忠武荣家国 新安豫发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广济县于1987年改设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广济县,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汪氏宗谱 [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集英堂, 民国5[1916].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满公. 原姬姓. 鲁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为氏. 远祖(44世) : (唐) 汪世华,字英发,封越国公. 僧莹公长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广. 师余公长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赣之吉水迁广济,居龙宕洲. 派祖(80世) : 汪宪,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贵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讳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贤德,讳元德,字天锡 ; 汪贤行,讳元行,字任远 ; 汪贤衡,讳元衡,字仪臣. 贵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讳格公 ; 汪修权,讳权公 ; 汪修标,讳标公 ; 汪修枚,讳枚公. 皆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讳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胜,讳宗胜 ; 汪修绍,讳宗绍. 派行 : 齐治均平业 致知诚正修 贤才斯蔚起 佐理树鸿猷 忠武荣家国 新安豫发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广济县于1987年改设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广济县,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汪氏宗谱 [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集英堂, 民国5[1916].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满公. 原姬姓. 鲁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为氏. 远祖(44世) : (唐) 汪世华,字英发,封越国公. 僧莹公长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广. 师余公长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赣之吉水迁广济,居龙宕洲. 派祖(80世) : 汪宪,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贵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讳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贤德,讳元德,字天锡 ; 汪贤行,讳元行,字任远 ; 汪贤衡,讳元衡,字仪臣. 贵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讳格公 ; 汪修权,讳权公 ; 汪修标,讳标公 ; 汪修枚,讳枚公. 皆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讳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胜,讳宗胜 ; 汪修绍,讳宗绍. 派行 : 齐治均平业 致知诚正修 贤才斯蔚起 佐理树鸿猷 忠武荣家国 新安豫发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广济县于1987年改设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广济县,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汪氏宗谱 [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集英堂, 民国5[1916].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满公. 原姬姓. 鲁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为氏. 远祖(44世) : (唐) 汪世华,字英发,封越国公. 僧莹公长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广. 师余公长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赣之吉水迁广济,居龙宕洲. 派祖(80世) : 汪宪,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贵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讳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贤德,讳元德,字天锡 ; 汪贤行,讳元行,字任远 ; 汪贤衡,讳元衡,字仪臣. 贵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讳格公 ; 汪修权,讳权公 ; 汪修标,讳标公 ; 汪修枚,讳枚公. 皆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讳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胜,讳宗胜 ; 汪修绍,讳宗绍. 派行 : 齐治均平业 致知诚正修 贤才斯蔚起 佐理树鸿猷 忠武荣家国 新安豫发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广济县于1987年改设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广济县,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汪氏宗谱 [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集英堂, 民国5[1916].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满公. 原姬姓. 鲁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为氏. 远祖(44世) : (唐) 汪世华,字英发,封越国公. 僧莹公长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广. 师余公长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赣之吉水迁广济,居龙宕洲. 派祖(80世) : 汪宪,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贵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讳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贤德,讳元德,字天锡 ; 汪贤行,讳元行,字任远 ; 汪贤衡,讳元衡,字仪臣. 贵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讳格公 ; 汪修权,讳权公 ; 汪修标,讳标公 ; 汪修枚,讳枚公. 皆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讳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胜,讳宗胜 ; 汪修绍,讳宗绍. 派行 : 齐治均平业 致知诚正修 贤才斯蔚起 佐理树鸿猷 忠武荣家国 新安豫发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广济县于1987年改设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广济县,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汪氏宗谱 [11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集英堂, 民国5[1916].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满公. 原姬姓. 鲁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为氏. 远祖(44世) : (唐) 汪世华,字英发,封越国公. 僧莹公长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广. 师余公长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赣之吉水迁广济,居龙宕洲. 派祖(80世) : 汪宪,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贵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讳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贤德,讳元德,字天锡 ; 汪贤行,讳元行,字任远 ; 汪贤衡,讳元衡,字仪臣. 贵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讳格公 ; 汪修权,讳权公 ; 汪修标,讳标公 ; 汪修枚,讳枚公. 皆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讳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胜,讳宗胜 ; 汪修绍,讳宗绍. 派行 : 齐治均平业 致知诚正修 贤才斯蔚起 佐理树鸿猷 忠武荣家国 新安豫发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广济县于1987年改设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广济县,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