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我国记载在《中华姓氏大词典》中的姓氏大约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这些姓氏从起源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对历史对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人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史,比如李姓的名人李白,杜姓的名人杜甫等。有人在我国科研上做出了重大成就,比如郦姓名人郦道元的《水经注》,张姓历史名人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等。各个姓氏的古今名人数不胜数,他们的人生故事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贝琼是哪个朝代的人?
1回答·433关注
贝琼(1312~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浙江崇德人。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
    元末明初
介子推与寒食节的传说故事
0回答·963关注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古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和寒食节相关的传说故事是和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习俗有很大关系的,介子推与寒食节的传说故事讲的是在晋文公流亡期的时候,介子推作为臣子一直跟着晋文公,甚至曾经割股为他充饥,而后来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后,晋文公分封群臣,但是唯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最后带着年老的母亲隐居到了深山老林,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以不愿意为官为理由而拒绝,一直躲避在山中不愿意见晋文公,最后为了逼介子推从山中出来,就用火焚山希望他能够露面,最后结果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烧死在了一颗大柳树下面,在后来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的祭日不可生火,要吃冷食,于是这样的习惯随着历史变化就流传了下来,这个日子也叫做寒食节。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1回答·1116关注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顾广圻的圻怎么读?
1回答·1540关注
顾广圻的圻读qí 。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苹、无闷子,别号思适居士、一云散人,清朝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与孙星衍、黄丕烈等人称清一代校勘学巨匠。
    念作qí
中国古代历史学者学家有那些?
1回答·1141关注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学家在古代和现代都有,我们这边就讲一下古代的历史学家们,他们大多是对我国当时古代的一些历史有过比较大的贡献的人物,其中就有左丘明、司马迁、班彪、班固、陈寿、常璩、范晔、刘知几、杜佑、司马光、欧阳修、郑樵、洪迈、周去非、赵汝适、马端临、汪大渊、李贽、张燮、顾炎武、王夫之、王鸣盛、赵翼、钱大昕、章学诚。
    1、左丘明(约前502年一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3、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魄嚣,欲劝说傀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4、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家。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我,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经典诗词赏析
2回答·1152关注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他其生平学问受到父亲和兄弟的影响较多,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历史中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三人也合称“三苏”,苏辙亦善书且在书法上也有较深的造诣,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他一生写的诗词也非常多,其中就有晚年所作《游西湖》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诗句中描述市民和鱼鸟对诗人出游西湖的反应,其实也描述了苏辙晚年时期深居简出的生活,以及表达了他寂寞无奈的心情。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晚年退居颖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
南宋诗人王之望的墓志铭全文
1回答·929关注
王之望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及书法家,字瞻叔,襄阳谷城人,王之望工诗属文,又是词学大家,在历史中记载,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他的出生地是在南宋襄阳谷城,他的诗词在当时可以说是词学上的大家。 王之望墓的墓志是在,2000年出土,原藏临海江南街道白岩岙村,现存临海博物馆东湖石刻碑林。墓志铭刻在碑文上,文字为楷书,文连题41行,满行59字,又刊人勒名1行
    我也想知道
苏辙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1回答·2715关注
苏轼和苏辙是兄弟关系,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我们常说的“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被称为“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兄弟关系
曹操是怎么死的?死于什么时候?
1回答·1003关注
曹操是病逝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病逝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谁?是古代大理国的皇族吗?
1回答·1388关注
请问金庸小说里面的大理段氏在云南哪里是真的有这么一个“大理段氏”吗?始祖是谁?这个姓氏是不是当时皇帝的姓氏?
    大理段氏的始祖说法有段延、段贞、段俭魏,一般段氏的始祖是段贞,在云南大理段氏后裔的《段氏宗谱》上说:“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俭魏者,佐蒙氏阁逻凤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改号大理,时后晋天福二年也”。从古籍中寻找发现《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武威郡姑臧人也,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在当时段氏一族属于大理皇族,而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则是大理太祖段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