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你检索到
相关信息,共
1
条

清空全部
衡姓氏族族谱概况
更多衡姓知识>>
衡
姓氏排名:第480位。位于须姓之后,禄姓之前。
人口数约:7万
郡望堂号:雁门郡、汝南郡,阿衡堂
衡姓源流有三个,一是出自伊姓,以官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后代,以祖字为氏;三是出自改姓,以地名为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汝南县和山西省代县等地,历史名人有东汉学者衡咸、民国监察院监察委员衡权。
中华谱库 -“衡氏族谱”
共收录了1本家族宗谱可查

衡氏寻根

东汉伟大科学家张衡,除了地动仪和浑天仪,他还有哪些研究?
提到张衡,大家一定不陌生。东汉时期,制造出一系列地动仪、浑天仪的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在1883年前的今天,138年3月1日(农历138年2月3日),张衡发明制造候风地动仪“显灵验”。今天我们来简单讲讲历史上的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辈清廉,性格温良张衡的家族世代为当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地区。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的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

武元衡和女皇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对武元衡的评价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偃师东南人,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主要的代表作品有《临淮集》,《赠道者》。元和八年,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谥号为忠湣。武元衡从小就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在建中四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的诗赋文佳,因此被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后因为他工作出色,连升三级,贞元二十年,武元衡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德宗称赞他说:“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后来武元衡确实成为了铁血宰相。武元衡不仅在政治上很有成就,他在文学同样也大有成就,武元衡擅长写诗,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诗人宰相。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武元衡擅长五言诗,很多人都喜欢传抄他的诗篇,并且配上乐曲传唱。武元衡的一生写了很多诗,列如:《武元衡集》

邹氏宗亲看过来,衡阳岳阳邹氏宗亲流源详考
衡阳金兰邹氏始迁祖世第公,北宋建隆元年(960)由江西入楚居衡阳金兰高汉,第十一世孙子忠迁江边石塘。民国间六修族谱,堂号泰和。衡阳高召邹氏始祖世守公,江西泰和人,宋神宗时任云南大理县签判,解组归经衡阳金兰乡遂落业于此。生子有三:可、贤、圣。可徙新化;贤迁祁东石亭子乡秋塘坪;圣世守庐墓。圣裔十一传至谏四,生龙、虎。龙生应隆,移居柏坊。虎生景仁。仁生庆、祥,庆居高汉,祥居召田。1995年高汉、召田邹氏七修族谱。班行:世希孔可仕,文才有邦训,谏如应景原,添大惟峣日,思绍英名祖,庭和本勖忠,学高家声振,品修贤誉洪,一生存美德,多福自全逢,行义常为重,达道贵能同,久盛由积善,远知在立功。1993年新化、祁阳、衡阳共商新增班次:读书研科哲,宇宙融贯通,庆肇三湘秀,博济万夫雄,云腾期致雨,虎跃喜迎风,运筹辉华夏,勋业著钟镛。衡山邹氏明季自江西迁入,分居灯山、岳北等地。常宁桃花洲、蓝江水口山邹氏鼻祖仁显公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衡阳周氏源流
衡阳木甫支周氏木甫公生三子,开仲诚、仲明、仲和三房,仲明官岳州,又开四房,长次四房裔籍岳阳,谱另修,季子璧秀回籍铜鼓山。清乾隆11年(1746)、乾隆43年(1778)、嘉庆24年(1819)、咸丰8年(1858)诚、和二房合修族谱,1912年合璧秀公房五修,1949年六修,2003年七修。班行:彦升木甫,仲应德名(杨均诚),必单志朝(思世康希),大廷良兴(启逢芝可),世尚(三元)永远,宗祖开继。治道克尊礼,高贤文学传,笃亲昭穆序,作述庆长绵。衡阳周氏始祖添佐公,明洪武年间偕弟添定、添佑自江西泰和来衡。添佐居荷叶坪,三世后分荣、贵、星三大房,散居大洲及潭家冲;添佑居松柏花园,后世分居芽村、洛家村、白沙洲等地;添定徙桂阳临武。清光绪19年(1893)三修族谱,堂号植莲。衡阳二甲周氏始迁祖洪祝公,进士,宋末由江西吉安府永宁县官衡阳,卒葬小西门外。子仁谓、仁寿、仁恺,遂家今衡阳市易赖街西湖。后谓

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衡阳陈氏源流
衡阳陈氏始祖信公,其先世于明初自维扬入滇,信公始转徙衡阳平政乡。孙四:天龙、天虎、天彪、天泰,兄弟各卜里居,遂开松柏、马头山、南门、桑园四房。天泰生守贞,守贞生嘉文,嘉文以桑园近市,再迁古竹园。嘉文三子,次子继禹、季子继良,启御川、湘川二房。1929年御川、湘川二房四修族谱,堂号德星。衡阳洪落庙陈氏始迁祖仙公,原籍江西庐陵,官衡州府知府,遂居衡阳,世居西乡洪落庙。衡山、衡东陈氏衡山陈氏自唐至明,开埠始祖三十五人,存有后裔者三十四支。其中义门八支为陈宣帝六子叔明后裔,余为宣帝十七子叔达裔孙,明洪武、永乐间自江西高安县迁来。叔达长子贤德派衍河泉房,三子重德十传至元祖长子适(五十代)开岭下房、后港房,元祖次子明,其孙子珍,塘头、潭湖、白沙、鳌州、大州、上富、大江源各房为子珍长子汉杰后裔,庙蔚村、湾头、横岭、左家坪、大托、世冲、木林、平田、大泉、白果、町峰、石湾十二支为子珍公次子汉文后裔,坪口、依
关联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