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检索到 相关信息,共 9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晋氏族谱

始祖:晋友谅

散居地: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族谱页数:669

编修人:晋德肃

浏览量:0

洪洞晋氏族谱 [5卷]
会员免费阅读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始祖 : 晋友谅 散居地 :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查看详情
晋氏族谱

族谱页数:713

编修人:晋守诚, 晋大凤

浏览量:0

南原晋氏兩世实记
会员免费阅读
暂无地址
晋大凤,晋守诚的诗文集、传记 晋祚永,1909年发行
查看详情
晋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山西省, 洪洞县

族谱页数:87

编修人:晋焕如修

浏览量:100

1.山西洪洞晋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中国, 山西省, 洪洞县
原书: 写本, 清光绪9[1883]跋. [164]页 : 世系表. 版心题 : 晋氏族谱 始祖 : 晋友谅 散居地 :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查看详情
晋氏族谱

始祖:晋含祚.

族谱页数:505

浏览量:0

南原晋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暂无地址
始祖:晋含祚.
查看详情
晋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山西省, 洪洞县 中国, 山西省

族谱页数:666

编修人:晋德肃等修

浏览量:100

1.洪洞晋氏族谱 [5卷]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中国, 山西省, 洪洞县 中国, 山西省
始祖 : 晋友谅 散居地 :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查看详情
晋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山西省, 洪洞县

族谱页数:42

编修人:晋国玺总编 ; 晋长安, 晋玉兴, 晋维超…[等]协编 ; 晋林贵…[等]策划

浏览量:100

1.山西省洪洞县明姜镇明姜村重修晋氏家谱, 1, 谱序 历史人物 雁行 1世得满公起 族规 艺文 祠堂 修谱者, 2005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中国, 山西省, 洪洞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5年重修(临汾新华印业). 1册(61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1世) : 晋得满. 下一子: 晋彦奇. 名祖(6世) : (明) 晋大忠. 任清军浙江镇勦右军守备. 为国捐躯,康熙帝赠授骠骑将军南洋侯. 派祖(11世) : 晋卜凤. 大忠公5世孙. 之后5世皆无考. 房祖(17世) : 晋则基 ; 晋则凯 ; 晋楠 ; 晋栋 ; 晋光德 ; 晋光斗 ; 晋光明 ; 晋光祖 ; 晋光兴 ; 晋光宗 ; 晋光文. 皆为得满公16世孙. 散居地 : 山西省洪洞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查看详情
太子晋一姬王氏族谱

始祖:太子晋-姬王

散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

族谱页数:0

浏览量:0

王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父辈以农耕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后做点小生意以改变家境。 我十五六岁离家外出求学,以医为本,治病救人。一生秉持谦虚、谨慎、节俭、勤勉、认真、镇定、隐忍、纳谏、中庸、积善十则家训做人。 此十条家训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望我儿王元能恪守成规并教育子孙后代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附王氏家训十则详述   一、谦虚   古人曰:“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做人不能缺少谦虚这种品质,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可见谦的意义是多么广大,所以说,王氏子孙务必首先做到谦虚,这是最重要的品质,应终身奉行之,久而久之必然应用自如,另外,还要包含忍让这种内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因为一己之愤怒而忘记了节制,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谨慎   人在社会之上,陷阱非常之多,如果有一丝放松,可能就会产生很不好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恶果,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思多想,要有怀疑一切的警惕之心,不要盲目乐观,正所谓:“乐极生悲”,“祸固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灾难的发生往往是在自己不留神的时候发生的,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当官还是经商,做学问还是交朋友。   三、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想做到节俭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当自己有钱之后,追求奢华,爱好面子,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很成功,很有钱,显示自己的财力,炫耀自己的奢侈,其实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一个人的美好德行,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在讲排场,奢华的同时,无形之中这种风气会影响到子孙万代,家内必出败家之子,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显露财富并不代表没有财富,好显露财富的人难免引起他人的歹心,所以,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易》曰:“节俭,吉,奢华,凶”。   四、勤勉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讲一个人千万不要懒惰,因为懒惰久了,人就没有斗志了,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要勤奋,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好男儿当建立一番功业,不要玩物丧志。   五、认真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做学问还是走江湖,认真是一定要有的,否则,会被他人所欺骗,让上天借给我一双慧眼,不要被世人蒙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千万别听风就是雨的,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比如有一些人说张三不好,做了什么坏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哪怕很多人都这么说,要有自己的看法,认真去求证,正所谓,“事不目见而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切记之。   六、镇定   此乃指一种临危不惧的状态,行事不要慌张,哪怕天塌了地陷了,海枯了,石烂了,地球不再转动了,也要镇定自若,若能有这种心态将来必然大贵,如无这种心态,也要尽量养成这种心态,这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态,是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襟,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所以能贵为宰相,这种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七、隐忍   这是一种不轻易展现自己才能的手段,一定要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做人。《易》曰:“潜龙勿用”,正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不要轻易张扬,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自己有才,这样会让自己陷入凶险的境地,到时候进退无路,那时候悔之晚亦。古之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能够做到隐忍的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一定要等待时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到收敛很不容易,做到的少,做不到得多,所以,成立大功业的人少,而碌碌之辈何其之多,可见是多么困难。   八、纳谏   古代区别圣君与昏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从谏如流,其实平心而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功业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两个人的历史评价就相反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隋炀帝则过于刚愎自用,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大兴土木,难免灭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凡事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虽然自己很有才能也不要太过骄横,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不犯错误。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纳谏是很重要的,过度的相信自己很容易走错道路。   九、中庸   中庸太极之道,就是讲一个人要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并且最后皆大欢喜,这是为人处事之道,十分重要,中庸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偏激,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什么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很多人往往认定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绝对不允许第三者出现,比如唐太宗很多人说他是千古圣君,但研究历史的都知道人无完人,唐太宗晚年东征高丽,劳民伤财,这是一个大失误,可见极端是多么可怕,中庸之道的意义是多么广大。   十、积善   这一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尽量要做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作善则降之百祥,作恶则降之百殃”。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可见常怀济世之心,周围必多朋友,若思坏人之意,难免多行不义必自毙,众叛亲离,可见积善对于我们是多么有利!   此文乃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凡是我王氏子孙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查看详情
晋公氏族谱

散居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族谱页数:0

浏览量:0

婺南中云王氏世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谢晋氏族谱

散居地:重庆市-重庆市-永川区

族谱页数:1

浏览量:0

谢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重庆市-重庆市-永川区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晋姓氏族族谱概况
更多晋姓知识>>

姓氏排名:第383位。位于昝姓之后,弓姓之前。

人口数约:13

郡望堂号:平阳郡、虢郡,平阳堂、虢国堂等

源出于姬姓,晋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汉族贵族姓氏,是中国大周王朝晋侯的嫡系后裔子孙。周成王姬诵时期,唐国(今山西省冀城县西)有乱,周公旦平灭之。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弟弟叔虞,人称唐叔虞,太史公在史记中称晋唐叔虞。“桐叶封弟,玉成诸侯。”这个兄弟相睦的著名典故,说的就是成王幼年与诸弟中对叔虞最笃,曾在与叔虞玩耍时以桐珪封地的一段佳话。唐叔虞传长子姬燮,燮未袭爵时人称燮父,所以又有姬燮父之称。因唐人有晋水,改唐为晋,姬燮改称晋侯,姬燮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晋侯,即第一个称晋侯的人是姬燮。
晋氏寻根
司马姓氏的发展史,从西晋皇族变成稀有姓氏?
司马是我国的复姓之一,人口约有2.8万人,不算稀有姓氏,但人数也不多。今天来看看,司马姓氏在古代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大部分王朝的皇族人数都会飙升,姓氏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比如汉朝时期刘姓,在最近的统计中,人数多达6.46千万人,而唐朝时期的李姓,更是高达9.53千万,这两个大姓,就已经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一个王朝对一个姓氏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司马姓氏是晋朝时期的皇族姓氏,翻开两晋时期的政治史,基本上也是“司马当道”,来来回回全是司马家族的人,两晋时期人口本来就稀少,司马姓氏作为国姓,占有全国人口的比重应该说是历朝历代最多的,然而,在现在却极少有司马姓氏的人,这是为何呢?主要原因,就是相比于汉朝和唐朝来说,晋朝统治的时间太短了,两汉加一起统治超过四百年,唐朝统治289年,而两晋加一起只有156年,就这156年还遭遇各种动乱,导致司马家族遭受重创。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
司马氏寻根问祖:东晋灭亡后,司马氏的后人都去了哪里?
说到司马氏,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太史公司马迁、冢虎司马懿、和砸过缸的司马光。实际上司马是一个极为古老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司马”这一官职。司,执掌;马,军队。司马简单来说就是执掌军队的人,后来与司徒、司空一同位列三公,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这个古老的姓氏几经沉浮,有过风光,险些灭绝,最终顽强的延续下来。姓氏源流渊源一:源于程姓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程伯休父生二子:长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后来继任其父大司马之职,其子孙以官职为姓氏,称司马氏,为司马氏始祖;仲辛承袭安定侯,其后人移居太原,仍称程氏。该支司马氏与程氏是同宗同源。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渊源二: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名将司马穰苴。源流三: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熊侧、公子侧)。其后人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楚国的司马期思县公、司马子
【阿族说帝王】晋武帝司马炎有20多个儿子,为何要传位给最蠢的司马衷?
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在洛阳宫中突然暴毙,相传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结束了无奈又悲剧的一生,时年48岁。司马衷出生于公元259年(曹魏甘露四年),9岁时被立为皇太子,13岁时娶了贾南风(贾充长女嫁给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31岁的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当上皇帝后对贾南风十分信任,任由她迫害皇太后杨芷(出身弘农杨氏,太尉杨骏之女)、在朝中排除异己、倒行逆施,加之朝政腐败、西北氐人叛乱,统一天下仅仅10年的西晋便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司马衷即位第二年,贾南风杀死汝南王、太宰司马亮,皇太后杨芷,引发宗室和朝臣不满,八王之乱自此拉开帷幕。而在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中,司马衷没有半点作为,任由贾南风、各地亲王、胡族武装祸乱天下,彻彻底底成了傀儡摆设。八王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早已被人无视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就被一杯鸩酒毒杀。十年后,西晋灭亡,中原北方陷入更加
【阿族说帝王】晋武帝司马炎有20多个儿子,为何要传位给最蠢的司马衷?
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在洛阳宫中突然暴毙,相传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结束了无奈又悲剧的一生,时年48岁。司马衷出生于公元259年(曹魏甘露四年),9岁时被立为皇太子,13岁时娶了贾南风(贾充长女嫁给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31岁的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当上皇帝后对贾南风十分信任,任由她迫害皇太后杨芷(出身弘农杨氏,太尉杨骏之女)、在朝中排除异己、倒行逆施,加之朝政腐败、西北氐人叛乱,统一天下仅仅10年的西晋便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司马衷即位第二年,贾南风杀死汝南王、太宰司马亮,皇太后杨芷,引发宗室和朝臣不满,八王之乱自此拉开帷幕。而在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中,司马衷没有半点作为,任由贾南风、各地亲王、胡族武装祸乱天下,彻彻底底成了傀儡摆设。八王之乱结束后的第二年,早已被人无视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就被一杯鸩酒毒杀。十年后,西晋灭亡,中原北方陷入更加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南北朝穿什么鞋子
这一时期的鞋履,与秦汉时大抵相同。但质料更加考究,制作更为精良,形制也特别丰富。它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文彩。即或在鞋面绣上彩色花纹,或是将金箔剪成花样,粘贴或缝缀在鞋帮上面。如南朝诗人在《河中之水歌》中所吟咏的:“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其光鲜艳丽可以想见。另一特点是履头形式多样。或制成圆头,或制成方头,或制成歧头,或制成笏头,可谓“日变月易”,花样翻新。再一个特点是采用了厚底。出现了用木块或以多层布片、皮革缝纳而成的高底鞋“重台履”等。当时,对履的颜色也有规定:士卒、百工用绿、青、白色;奴婢侍从用红、青色。由于与服药有关,“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加上穿屐显得潇洒飘逸,与魏晋名士的放荡不羁正相吻合,着屐也非常盛行。还出现了登城攻战的特制铁屐和便于登山的活齿木屐。后者就是传为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所创制的“谢公屐”。木屐穿笏头履的六朝妇女魏晋新疆织纹
更多分站资料>>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 《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