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检索到 相关信息,共 3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后姓氏族族谱概况
更多后姓知识>>

姓氏排名:第444位。位于隗姓之后,咸姓之前。

人口数约:9

郡望堂号:东海郡,裕政堂、东海堂

上古东邑部族首领太昊的孙子後照的后代;另外传说炎帝后代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龙,在黄帝时担任后土,其后代就以官名的一字为姓,称为后氏;另外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郈,他的后代以邑名为氏,称为郈姓;后来省去右边的邑旁为后氏,称后姓。
后氏寻根
有才又孝顺的孔融,为何最后死的如此惨?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让梨是我们小时候常听的一个故事,指的是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家里人分梨吃,孔融自己选择了最小的,把大的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还有哥哥,被家里人夸赞他懂事。而他的这一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被用来教育孩子应该懂得谦让。然而关于孔融,我们似乎只知道他小时候这一件让梨的小事,而他之后发生了什么似乎从没有听人提起过,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孔融的一生。孔融天资聪慧,自幼便受世人赞扬,然而年幼的孔融心性未定,容易在赞美声中迷失自己,这一点却未能得到父母重视,对他加以正确引导。孔融十岁那年,他随父亲到京城去玩,当时的河南尹李膺非常的有名气,孔融就想去拜访他,但是李膺的家可以说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所以李膺就给守卫下了一道命令,指接待亲戚朋友和有名望的人,孔融非常的聪明,他告诉守卫自己是李
朱元璋和马皇后为什么要把养子朱英的姓改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草根皇帝。他和大脚马皇后的感情也是同甘共苦的典范,在朱元璋还没有登基之前,和马皇后共同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朱英,但后面,夫妻两又决定把朱英改成“沐英”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小谱就带大家揭开朱元璋夫妇给养子改姓的真实原因!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的一户非常贫苦的人家里。在他还年幼的时候,一场大病夺走了他的父亲,更让这个家庭更加艰难了。而在1351年时,红巾军起义的爆发更是连平静的生活都不复存在了。他不得不踏上躲避战乱的旅程,但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在这颠沛流离中含恨而终。就这样,小沐英只能一个人跟随流亡的人们四处奔走,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姓名。直到1352年时,他兜兜转转又一次回到了濠州城,而这次命运没有再给他波折,反而让他遇见了刚刚打下城池的起义军。这支军队的将领正是刚刚投身军旅不久的朱元璋,他的才能被郭子兴赏识,不仅迎娶了妻子马氏,更是颇有威望。而当夫妇二人看到了这个凄苦
中举后被族长从族谱中除名,却不想救了自己一命!
在我国古代,当官是很吃香的一个职业。俗话说:士农工商。进入仕途往往是最光宗耀祖的一件事。但历史上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中举后反被族长从族谱中除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小谱慢慢给大家介绍。这位金榜题名的才子,他叫朱尚孟,乃是安徽庐江朱氏的后人。而这支朱氏乃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的后人,祖上其实不缺大官。由于家风使然,朱家读书之风盛行,朱尚孟无疑是当中的佼佼者。虽然朱家读书之风盛行,但族长早年却一直不希望族人考取功名。尤其在得知朱尚孟要参加科举后,其还多次劝阻。可惜朱尚孟并不买账,执意要去朝堂闯一闯。果不其然,康熙16年,朱尚孟高中进士,随即被朝廷安排去浙江海宁出任知县。既然金榜题名,升官宴自然是要有的。当时朱尚孟一家几乎请来了全族亲戚,一起共襄盛举。不过,族长却不肯赏脸,他不但没去,还将朱尚孟踢出了族谱,开除宗籍,同时还去县衙备了案。当时族人十分不解,一致认为族长太过决绝,奈何宗族里族长辈分
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最后结局怎么样?
提起中国古代的牛人,具有神机妙算、未卜先知诸葛亮和刘伯温可以称之为绝代双骄。在民间,他们的呼声也很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称。刘伯温从小聪颖过人,且博读群书,12岁考中秀才,14岁即赴省府读书,22岁考中了进士。然而,刘伯温赴入仕途后却不得志,在腐败的元廷为官他处处受到打压和排挤,在经历起起伏伏后,他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当朱元璋打天下时,听闻刘伯温的名声后,求贤若渴的他便以三顾茅庐的方式把他请下了。这一年刘伯温50岁,但“知天命”的刘伯温下山后成了朱元璋的新宠,他能掐会算,算无遗策,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8年后,朱元璋一统天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一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烧饼,刚咬了一口就听内监来报,说是刘伯温求见。朱元璋随手将将咬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上,然后接见了刘伯温。然而叫刘伯温猜碗里是什么东西。刘伯温看了一眼碗,很自信地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范仲淹后代齐聚重修范氏家谱,传承范氏文化!
2021年4月3日,海城市东四镇东四村范世刚家里高朋满座。借助清明祭祖的机会,海城范氏家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家谱增修。围坐在一起的同宗人一起回忆陈年往事,互相交流着代代相传下的家族变迁史。范世刚和几位兄弟掐指估算着村里范姓人家的人数:村里共有6个组,几乎每个组都有范姓人家,其中3组、5组中范姓人最多,自己所居住的这条街里,10户人家有7户人家都姓范。提起祭祖和家谱的相关事宜,今年91岁的范思业侃侃而谈,他清晰地记得家谱的模样,但却记不得何时何地,家谱失传于哪里。自己也清晰地记得,那时家族数百位同宗排着长龙,一起到祖坟上祭祖的情景。在东屋的炕铺上,范云龙打开了包裹,一本本泛黄的老家谱一一呈现。范云龙跟大家简单讲述了自己11年来,走南闯北,穿越大半个中国,行走20余万公里,收集家谱信息的历程。如今,范云龙收集的资料中,包括江苏苏州范仲淹祖籍所在地、河南伊州范仲淹墓所在地、江西乐平范岳墓所在地的
更多分站资料>>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 《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